有的家長形容養孩子就像闖關,以為孩子越大自己就能越省心,結果發現一關比一關難。
三四歲的時候,不讓幹什麼孩子偏做什麼,把家裡弄的一團糟
上了小學,就變得氣人了,做事拖拉,又總是找借口找理由
等到了青春期,回到家就關上房門不和家人溝通,說什麼都當成耳旁風
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逆反、違抗行為,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痛。
與孩子溝通,家長們需要注意,講道理、勸說往往很難奏效,隻有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點,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溝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01為什麼孩子會“叛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經曆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着不同的個性發展和心理生理發育特點,家長的應對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2~3歲,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階段,稱“寶寶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常常是家裡的“破壞王”,有這樣的行為是由于孩子開始體驗掌控身體的感覺,而孩子能力不夠,因此通常是通過破壞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比如:翻箱倒櫃,摔壞東西等把家裡搞得一團糟。
家長們需要注意——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僅僅告誡他們不要這麼做。
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在生活和情感上又會對父母有着依賴感。
想要急切的向父母證明自己長大了,凡是不管對錯都想試試,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是大家最常見的“青春期”。
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身體發育逐漸成熟,但心理還未成熟,常常會遭遇到各種挫折感,在矛盾和糾結中成長,會開始挑戰父母的權威。
看似叛逆、對抗的行為,并不是孩子專門和父母作對,而是他們在尋找到自己的力量,這屬于身心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不過,很多父母缺少應對經驗,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叛逆等行為時,也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本能的打壓和控制,從而激化孩子的反應。
如果家長們能夠懂得正确引導,多數孩子都可以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02用正向語言和孩子溝通
接下來,我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無論孩子在什麼階段都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
1、用正向語言替代“不”
在小區裡看到孩子在跑,媽媽看着來來往往的車非常擔心,急忙說“你别跑,看着點”。
孩子盯着電視、玩着手機,我們會提醒“别總看電視,别玩了。”
在上述情境中孩子會怎麼回應我們呢?大多數都會當成耳旁風。
其實這與我們的溝通方式有關,家長的這些話都是命令式、否定式的,當孩子聽到這些的時候,會習慣把這類的“不”語言單獨出來。
說“不許跑”的時候接收到的指令是跑,這是一種無效的語言,家長們可以換一種方式:
用“慢慢走路”替代“别跑了”;
用“休息一下,幫媽媽一起做飯”替代“别玩手機了”。
使用正面語言是很好的溝通方式,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2、“可以幫我一個忙嗎”
當送孩子上學快要遲到,而“罪魁禍首”還在磨磨蹭蹭時,無論我們百般催促和威脅都沒有效果,或者可以這樣問孩子,“可以幫我一個忙嗎?”
然後家長可以這樣說:“我們還有半小時就要遲到,我想請你五分鐘之内把早餐盡快吃完”。
表達變成了請求合作的方式,會讓孩子覺得你們的關系是平等的,而不是被命令,會更願意積極配合。
教育孩子是一個任務艱巨的過程,等到學會處理當前階段的問題時,可能孩子又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教育方式可能并不适合自家孩子,這也需要我們用心觀察。
總而言之,做家長真的很不容易,但請記得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信任,相信付出一定會有回報。注:點擊“「鍊接」”,進行免費在線解答您的心理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