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是我國道教的諸多法器中的重要一種。道教的令牌多為木制,其形狀是頂端為弧形、下端為直線形的長條狀,取意“天圓地方”。
明代《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中對令牌的樣式作了介紹:其圖,正面雕有龍蟠劍身,背面有雷令符文。并有文字說明:“右令牌,取雷擊棗木造成,長五寸五分,闊二寸四分,厚五分。選擇吉日,依式造之,四側周圍刊二十八宿名,以錦囊盛之。”翻譯為白話文,意思就是:“令牌是用雷擊過的棗木制成,長16.5cm,寬8cm,厚1.7cm。應選擇黃曆上的吉日,按照道教的儀軌來制造,令牌的四面雕刻二十八星宿的名号,制好後應放在錦囊中收藏。”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道教對于令牌的尊重,即便平時也應必須恭敬地保存好。
其含義借鑒了令牌在古代軍事上的用途,把它作為道士在舉行法事時号令鬼神聽從自己命令的象征,舉起令牌高呼,就表示可以召喚相應的“天兵天将”來到法壇供自己差遣;放下令牌猛拍桌面,就表示對鬼神下達命令。
如果道士在法壇上召神未至,就可以猛拍令牌三下,通常被召喚的神将就得趕緊到壇聽用。按照道教儀軌,法壇上通常至少應陳列:寶劍(桃木劍)、令旗、令箭、令牌、天蓮尺、鎮壇木這六大基本的法器。在正一派道士舉行授箓儀式時,在授予箓生(即新晉的道士)法名、神職,并頒發職牒、符箓的同時,通常也會發給新晉道士這幾件法器。
道教令牌(7張)道教令牌通常由雷擊後的棗木制作,上面會篆刻上各種與雷霆有關的符号、符箓、圖畫,并通常會标明此令牌的作用,如“天皇敕令”等等。又稱為“五雷令”或“五雷令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