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有的人說,要想保護生态環境,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該舍棄化肥,莊稼不用化肥,它也照樣打糧。真的是這樣麼?本期就來聊一聊,在糧食生産上不用化肥行不行?
●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豐富的肥料應用曆史,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古人就意識到腐爛的植物或植物燃燒後的草木灰有利于植物生長,草木灰成為最早的肥料。
2100年前,古代農學家氾勝之,提出基肥、種肥、追肥及綠肥
1500年前,北魏賈思勰寫著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總結了輪作和施綠肥的技術方法
860年前,陳旉74歲寫成《農書》,指出通過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壯‘’
702年前,《王祯農書》開辟“糞壤”專篇,糞肥、漚肥被推廣使用
270年前,清朝農學家楊屾提出三宜施肥理論,即時宜,土宜,物宜,并且施肥與灌溉相結合。
大家可以看到,至今這些知識和方法依然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産中。可見我國農業生産曆史的悠久。
● 但,大家注意到沒,以上所有提及的肥料都是有機肥料。古人們正是用這些有機肥料,種出了莊稼,直到20世紀50年代,我國還是以有機肥為主,1963年前,每公頃耕地化肥的平均用量不到7.5KG,是的,沒聽錯,一畝地才一斤化肥。那時的全國糧食産量還不到4萬億斤。後來随着植物營養理論與化學工業的引進和發展,農業生産中有機肥料占比日趨減少,基本上每過6-7年下降約10%,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化肥就占據了市場的主流。
糧食總産量和化肥施用量關系
從數據上看,1978-2013年我國糧食産量總體上,是随化肥用量增加而顯著增加的。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化肥在農作物的增産中占40—60%,最高可以增産達67%。
在我國玉米生産中,施肥對玉米的單産增長貢獻高達51.5%,比品種的貢獻率36%還要高。
化肥的使用,有效地保障了我國的糧食安全,同時也促進了農民的增産增收。讓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土壤基礎生産力從每公頃3.9噸,提高到5.0噸。東北平原地區更是達到公頃産量10噸以上,農戶可以在同樣大的地塊種出更多糧食。這裡足以看到化肥對糧食産量的提升遠比有機肥更高效,正如化肥出現的目的,是為了給植物提供更高效的物質營養。
● 所以糧食生産不用化肥是不行的,但是呢,也不能濫用。就像硬币的正反兩面,化肥的本身利用率不高30-35%(N),10-20% (P),40-45% (K),若不能合理使用,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同時也會帶來土壤闆結、酸化、退化,病蟲害嚴重發生、農産品品質下降、産量降低等問題。這也是2015年以來實施減肥增效的一個原因。
希望大家能正确認識化肥,合理使用化肥,本期内容到這裡,下期和大家分享,在各種化肥推銷會及講座上常被提到的李比希三大定律(礦質營養學說、養分歸還學說、最小養分律),感興趣的朋友加個關注,咱們下期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