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于秦漢之際。
1、人之行,莫大于孝。
出自先秦《孝經·聖治》。人的品行,沒有比孝顯得更重要了。這是孔子強調“孝”在人的品德修養中的首要地位。今天我們雖然不再把“孝”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予以強調,但是“孝”作為一個人基本的品行與行為規範。如果一個人連“孝”心皆無,他必如一匹脫缰的野馬,能做出什麼,也就無法預知了。
2、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出自《孝經·庶人章第六》。行為謹慎,儉省節約,以此來孝養父母。
3、《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出自《孝經·天子章第二》。《尚書·甫刑》裡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衆都仰賴他。’
4、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出自《孝經·諸侯章第三》。身為諸侯,在衆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益。
5、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出自先秦《孝經·天子》。親,雙親、父母。惡于人,對他人惡。慢于人,對他人輕慢。愛戴父母的人不會對他人不好,敬重父母的人不會對他人輕慢。此言天子的孝道能夠推己及人。
6、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出自先秦《孝經·天子》。道德教化施予百姓,為天下人做出榜樣,這大概就是天子的孝了。這是孔子談天子盡孝的政治意義,強調的是領導者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力量。
7、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産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
8、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語出《孝經·勸報親恩篇》。語孝敬父母就是好兒女,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9、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
出自《孝經·士章第五》。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
10、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出自先秦《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于世,踐行道義,揚美名于後世,以彰顯父母之名,這是孝的終極目标。此言做出成就、有益于社會,才是最大的孝道。這話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