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西遊記》第八十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字面上不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大意上該是:救人一命,會有好處,比得上七級浮屠。而這邊所謂好處是“七級浮屠”。
但是什麼是浮屠?為什麼又是七級?
浮屠也讀作浮圖,有兩種不同解
解釋一:梵文Buddha的音譯,同佛陀,佛陀在華人民間一般稱為佛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
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七級浮屠二詞前面是動詞“造”如果浮屠解釋為佛祖的話,那麼整句話則得譯為“救人一命比得過建造七級的佛祖像”似乎不大對頭。
《造像量度經》
看過《造像量度經》你會發現,佛教對佛的造像高低比例是有一套極為嚴格的量度規定的。
像我們所熟知的大雄寶殿裡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佛祖像)如果是站立的高度為5.3米(一丈六尺)坐像高度約2.7米。
當然,根據各個寺院香火情況不同,寺院财力不一,造像也會按比例放大縮小。注意,這邊是按比例,并沒有七級這個概念。
解釋二:《大唐西域記》有記載:“窣堵波,即舊所謂浮圖也”。
注意“即”這個字眼,這句話是個肯定回答。貌似我們離答案更進一步,解決了什麼叫窣(讀蘇)堵波,也就可以揭曉謎底。
印度窣堵坡
佛教傳自古印度,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築。簡單的說,也就是墳冢的意思。
但這個墳冢在佛美術史中非常重要,窣堵坡象征着佛祖達到了永遠的和理想的境界——涅槃,
在人們的腦海裡,那應該是一個美麗富饒而無憂無慮的世界,有同于陶潛所描繪的世外桃源。
所以人們開始在這個地方雕刻上自己美好的裝飾。窣堵坡藝術現象是佛教美術起源之關鍵,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仔細探索一下它。
覆缽式大塔外景
Ok,我們得到答案:窣堵坡是印度的佛教建築,是墳冢的意思。套進我們的謎題中:救人一命比得過建築七級的墳冢。墳冢是好處?不能吧。
等等,我們似乎忽略了什麼。
我們最開始有提到,謎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原出自明朝吳承恩的《西遊記》,而我們談到的窣堵坡則是公元前的古印度的建築。時間,地點都相去甚遠。生活常識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經過十人之嘴,指不定已經變成什麼樣。窣堵坡這條線索我們并未找錯,隻是不應在古印度就戛然而止,應該繼續最尋,跟着他走過犍陀羅爬過高原雪山來到中土大地。
再等等……(有完沒完)
我們似乎還漏到一條重要的線索,往上拉我們剛才得到的答案是:窣堵坡是印度的佛教建築。它是佛教的 是建築。
我們來整理一下我們現有的線索
(1)浮屠是什麼
1浮屠=佛祖
2浮屠=窣堵波(較為靠譜,等待我們驗證)
(2)假設浮屠=窣堵波,那麼窣堵波是什麼
1窣堵波=墳冢
2窣堵波傳入中國被整過容。(本土化)
3窣堵波是建築
看來,問題的答案,我們還得回到中國尋找。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衆所紛纭,沒有定論有周朝,秦朝,兩漢之際等說法。較為公認的應該是西漢末年傳入。
那麼漢朝時期的建築長啥樣?
這是漢代建築明器(陪葬品)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我們把窣堵波比作新娘
那麼這個新娘嫁入中國,與當時的漢代新郎入洞房
他們會結合出個啥?
看不出來?
Ko 那我們學着偵探的慣用手法倒推一下。
閉上眼睛回憶一下,還有沒有什麼線索可以佐證我們的猜想?
“窣堵坡這條線索我們并未找錯,隻是不應在古印度就戛然而止,應該繼續最尋,跟着他走過犍陀羅爬過高原雪山來到中土大地。”
還記得這句話嗎?
佛教傳入中國也是經曆艱辛,并非一蹴而就。主要路線是通過中亞細亞地區,經絲綢之路傳人中國内地。
大緻路線是印度—西域—敦煌-内地。
我們看到了熟悉的敦煌~(總算有個眼熟的)
我們來看看窣堵波這個印度小新娘在敦煌變成了什麼模樣
小新娘
現在又多了一個參照物,我們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一看
到這,你可能已經能猜到了。
漢地佛塔多為這種樣式,稱為“樓閣式”。各地還有覆缽式塔﹑喇嘛塔等諸多樣式,其中牽扯甚多,在此不多作贅述。
在我們眼前似乎展現了一個最接近的答案:
“救人一命勝過建造七級佛塔”
答案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從它的前綴“七級”入手驗證一下
如果浮屠,窣堵波 是佛塔,那麼為什麼是七級。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提到:七層的佛塔是最高等級的佛塔。佛家以為七層的寶塔約為百公尺來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來供養,功德是很大的。
講到這,答案已經浮出水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是救人一命勝過建造七級功德很大的佛塔,而佛教中最講究的就是積功德。
佛塔還被佛教視為寶物和法器,毗沙門天王也稱多聞天王,他手持浮屠 寶塔,意保護修持者,護持、接引十方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風遠避、使一切惡煞聞其聲音,悉皆遠離。
托塔天王
而我們所熟知的《西遊記》道教一派的托塔李天王,其實并無此人。他是以多聞天王為原型,演變杜撰而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