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啦,沒錯,就是那個大話痨,動不動就發言(炎)的家夥,所以不少人對它都很不滿。
可不是嘛,想起那一個個牙痛到睡不着的夜晚……不說了,明天就拔智齒去!
話說,智齒這家夥那麼愛發言(炎),為啥要帶個“智”字呢?
我們先來看個故事。
南北朝時期,北朝有個國家叫北齊,當時的皇帝是武成帝高湛。有一次武成帝得了齻(音颠)牙。
這個齻牙,左邊為齒,右邊為真,合起來就是真牙的意思。它是指兩側牙槽骨末端,最後長出的牙齒。
再說武成帝牙痛得很厲害,請了很多醫生都沒用,都快急瘋了。
這時,一個老實的醫生站出來,詳細向武成帝科普了齻牙的意思。武成帝是有些暴躁在身上的,聽了這些廢話,自然龍顔大怒,把老實人重重打了一頓。
接着,武成帝問了一位叫徐之才的醫生。
徐醫生就機靈多了,趕緊跪下磕頭,連連道賀。
武成帝捂着腮幫子問:你跪啥?朕都痛成這樣了還道喜?來人啊……
徐醫生不慌不忙說:恭喜陛下,此乃智牙,生此牙者,聰慧長壽。
武成帝聞言大悅,大大賞賜了徐之才。
今天我們都知道,這種在兩側牙槽骨末端最後長出的牙齒,統稱“智齒”,大多在二十歲左右萌出。
其實,智齒和人的智商毫無關系,起源之處,恐怕正是徐之才這次大吹特吹的馬屁。
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普及。一般人16~25歲的階段,是智齒的萌出時間,這個年齡段正是人心智漸趨成熟的時期,因此也叫智齒。
象仔覺得,能說會道的徐醫生吹馬屁的故事更為有趣,智齒的名字起源于此,也不難怪它作為話痨,經常搶着發言(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