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傳授30年面點師的三款甯夏名小吃:核桃丸子、百合桃、炒胡饽子。喜歡的關注、點贊、收藏并轉發給你身邊需要的人。
甯夏地處我國西北地區,其小吃以回族風味為主。回族飲食文化豐富多彩,講究調料的運用,在吸收中華飲食文明的同時,始終保持其民族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甯夏名小吃家常品種有鍋盔、羊肉泡馍、百合桃、炸花花等。
核桃丸子
核桃丸子
核桃在宋代《開寶本草》中記載:"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須發"。現代研究,核桃脂肪,主要成分是亞油酸甘油脂,常食不但不升高膽固醇,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很适合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人食用。核桃仁的食用方法很多,其中"蘭州核桃丸子"以色金黃、味酥香、外焦裡嫩,以及有效的滋補效用而聞名中外。
核桃丸子配方及制作流程
【原料】鮮核桃10個,牛肉250克,雞蛋2個,蝦米25克,水澱粉45克,芝麻油25克,精鹽3克,姜末5克,椒鹽5克,味精少許,菜油500克(約耗75克)。
【制法】①将牛肉剁成細末,加入雞蛋黃、精鹽、味精、姜末、水澱粉拌勻;核桃取仁,去膜皮剁末;蝦米用開水泡軟,撈起剁末。将核桃仁、蝦末混合均勻,加入精鹽、味精、芝麻油拌勻成餡;雞蛋清加入水澱粉拌勻成糊待用。②将牛肉茸做皮,包入核桃仁餡,捏成核桃大小的圓球;鍋放火上,加入油燒四成熱時,将核桃球粘上雞蛋糊,下入鍋中分兩次炸成金黃色,撈起入盤,淋芝麻油裝盤,配椒鹽上桌即可。
【提示】炸時分兩次炸,第一次炸進皮,第二次炸熟透。
【特點】外酥内嫩,色澤金黃,形如核桃,脆香可口。
百合桃
百合桃
我國是桃樹的發源地,遠在3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開始種桃。古人常把"桃"和"仙"連在一起,從而産生了許多關于桃的美好故事和神秘傳說。在《漢武故事》中,有關于東方朔三頭幡桃的趣事;在《續齊諧記》裡,有漢永平年間的劉晨。阮肇人桃源遇仙的傳說;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偷了那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的仙桃,吃得津津有味。這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藝術創作,乃至食馔,有着極為密切的關系。相傳周穆王和漢武帝常遊于崆峒山一帶,西王母特為舉行蟠桃宴。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隐,曾寓居泾川,踏訪了西王母行宮和瑤池遺址。在《瑤池》一詩中,他用浪漫主義手法,含蓄而情緻地描寫了西王母忠于信守,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憑窗遠望周穆王赴宴的動人感情,把神話傳說和人間生活融為一體。百合桃是選用有名的蘭州百合,仿神話傳說中的幡桃,烹制成桃狀甜菜,為蘭州傳統名品。
百合桃配方及制作流程
【原料】新鮮百合500克,山楂糕65克,豆沙餡150克,青梅汁45克,水澱粉15克,白糖125克。
【制法】①先将百合削去尖、根等,剖去表面黑膜瓣,然後将百合剝成片,用清水淘洗幹淨,入籠蒸約10分鐘,取出待稍微冷一下,再用幹淨紗布去掉水分待用。②将青梅切成片,山楂糕在幹淨的案闆上壓成茸泥,豆沙餡分成20份待用。③将蒸好的百合瓣以自然形狀合攏,包入豆沙餡,整理成蟠桃狀,再用青梅擺桃葉狀,山楂修成桃尖,入籠蒸20分鐘取出待用。④将淨鍋放火上,加入清水150克,加入白糖熬成汁,用水澱粉勾芡汁,澆在百合桃上即可。
【提示】第一次蒸百合要蒸熟,但不要時間過長,以免不成型。
【特點】形狀美觀,味甜軟軟,汁厚誘人。
炒胡饽子
炒胡饽子
炒胡饽子即炒餅,在西北一般被稱作炒胡饽子,流行于甯夏銀川、吳忠等地。"胡饽子"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其實通俗地說,就是将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特點是制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
炒胡饽子配方及制作流程
【原料】精粉300克,羊肉150克,特制調料面粉5克,豆腐100克,蒜苗60克,蔥油35克,菜油100克,骨頭湯适量。
【制法】①将面粉入盆,用開水燙好,揉勻成面團放在案闆上,擀成大餅,放入平底鍋中烙熟即可。②将烙好的大餅切成5厘米長的條,羊肉切成片,蒜苗洗淨切節,豆腐用開水燙好切成條待用。③炒鍋放火上燒熱,加入油燒五成熱時,将羊肉炒至色變白,加入調料面,再放入燙好的豆腐條和切好的餅條,翻炒幾下後澆上羊骨頭湯再焖一下,撒上蒜苗段,淋蔥油即可。
【提示】燙面的水必須要滾開,燙透,效果才好;餅不要太薄。
【特點】肉片幹香,餅條柔軟,肉香湯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