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平時工作比較忙,但我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因為知道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種種弊端,所以再苦再累我也認了。
上個月我被公司臨時安排出差一個月,老公又要每晚加班到九點半,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把2歲半的女兒送回婆婆家一個月,由孩子的奶奶照看。
我想着就一個月而已,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吧。可誰知,一個月後寶寶回來,我差點沒認出來這是我的孩子!
1、首先就是,孩子的畫風變了。
說到這個我自己都忍不住要笑出聲來,女兒從軟萌小清新風格,徹底變成了結實的女漢子風格!
為了讓孩子美美的,我一直挺舍得給孩子買衣服的,各種小清新的、公主風的、甜美風的衣服,我都會嘗試着去給女兒穿搭。這樣不僅讓孩子看起來賞心悅目,還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
我長大後一直不懂時尚,就是因為小的時候,社會物資貧乏,爸媽給穿衣服也從不講求美感,保暖合身就不錯啦,你還要啥自行車?我直到參加工作都好幾年了,才逐漸找到适合自己又不辣别人眼睛的風格。
(↑↑↑城市小靓妹,變身女漢紙甚至“男娃”)
我對女兒深表同情三秒鐘,還好她對美醜還沒有絕對的概念,不然肯定打死也不跟奶奶去小區裡面曬太陽了。
當然了,老人能幫着帶孩子就已經不錯了,穿美穿醜,等她将來長大了自然會找到自己适合的風格。但是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變化才讓我真正的驚訝和擔心!
2、孩子從奶奶家回來後,變得“自私”了。
小區裡有個運動小廣場,裡面有簡單的健身設備,周末有很多家長帶着孩子在小廣場玩跷跷闆、小木馬和滑滑梯。女兒就很喜歡玩滑滑梯。
在她沒去奶奶家以前,我都會借着玩滑滑梯來教育她:寶貝,你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大家排隊玩不要擠哦。
可一個月後女兒回來,我發現她牢牢把住滑梯入口不讓其他小朋友玩。講道理也不聽,着急了還大哭。
其實我也明白這是老人慣的,隔代更親嘛,老人有時候什麼都舍不得吃,隻讓孩子一個人吃,慢慢孩子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孩子會很容易接受這種“自我中心”的感覺。
隻是這個社會很難以某一個人為中心,每個孩子走出父母的庇佑後都要明白自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常人。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家長就是要告訴孩子講規則、懂分享、知謙讓,為的是孩子将來更好的融入社會。
3、孩子從奶奶家回來後,變“熊”了。這是女兒這次所有變化中讓我最頭疼的一點!
我不提倡棍棒教育,女兒做錯事情我一直堅持耐心的和她講道理,久而久之女兒已經接受了我的這種方式,有時候她甚至有意識的知道哭鬧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可是女兒不在我身邊的這一個月裡,本來已經建立好的“規矩”,統統前功盡棄!
那天帶她回家的時候,在公交上她突然說要玩手機,以前我會說媽媽手機沒電了,回到家充好電咱們再玩。可是這次她完全聽不進去,竟然開始哭鬧撒潑起來,“不要,我就要玩手機,現在就要!不讓我玩我就不走了!”沒說完一屁股就坐地不起了!顯然一副小“潑婦狀”!
女兒還指着站在旁邊的一位背着書包的中學生說,媽媽我可以玩大哥哥的手機。尴尬的我,怎麼也想不明白,僅僅一個月,女兒的變化怎麼這麼大!
這件事有兩個點讓我很震驚:
第一,給孩子建立一個習慣是千辛萬苦,但是毀掉這個習慣卻很容易,這就要求我們做家長的更要以身作則,該嚴厲時不能心太軟。
第二,孩子竟然覺得自己沒有手機玩,就可以玩陌生的大哥哥的手機,她以前可不會這樣。
在家裡老人的眼裡,女兒簡直是這世上最聰明可愛的孩子,所以他們會不由自主的以為全世界的大人都應該這樣認為,甚至都應該和他一起來寵愛這個孩子。
這樣下去,煩惱的不僅是父母,家裡老人也會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其實正是這種時刻不停地看管,孩子一有要求就滿足的行為,使孩子變得更加煩躁,注意力無法集中,逆反行為增多。
隔代教育作為親子教育的補充,不應缺失,但也應該有個度。家長應該私下裡與老人進行一些約定,讓老人扮演好适當的角色。怎麼做?
01感謝老人幫忙帶娃,是建立良好溝通的第一步
急于和老人講道理并不是上策,沒準還會被回一句:“我帶孩子的時候,你還穿開裆褲呢!”讓你徹底哭笑不得。
老人的觀念有他的局限性,他們那個年代就是什麼都缺,有好東西先給孩子的觀念跟了他們一輩子,你不能說他錯。而且老人肯幫忙帶孩子,已經很辛苦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家長說句謝謝是最基本的孝順。
02讓老人意識到:自己有養育經驗,而非教育經驗
我們應該将“問題”直接呈現在老人他們面前。“孩子還是把住滑梯不允許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前去制止,并陪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也讓女兒意識到分享的樂趣,避免了和其他小朋友産生矛盾而打架。”
通過實例讓老人漸漸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是豐富的養育經驗,而非教育經驗。
03達到隔代教育“到位,不越位”的目的
當老人見識到一些看似很小的行為所導緻的嚴重後果後,你的語言就變得更具說服力了,這樣就與老人達成“統一戰線”。
肯定老人的“功勞”,也讓他自己意識到不足。讓老人自然而然做到“到位,不越位”。畢竟,家庭教育的主角應該是父母。
育兒這條路,少不了老人的參加,很多時候父母如果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好老人和孩子之間的連接和轉換,孩子建立起的好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更多0-12歲孩子成長、教育,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公衆号—— 成長說(ID:shuochengzhang),或加童媽微信(1871325817),給您最權威的知識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