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橐龠兩個字的讀音為tuó yuè,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具,由用牛皮制成的風袋及輸風管組成,作用與近代還能見到的風箱差不多。具體結構及使用方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在想象天地之間與之相似之處時,确實讓人糾結了很長時間,結合下文猜一猜,這個東西應該和風箱一樣不是靠自身形體的變化達到向外輸送風的目的的,至于為什麼是用牛皮做,也許是為了密封性好吧。
老子說了,天地之間,不就像個鼓風用的大風箱嗎?注意是天地之間象,而不是天地象。也就是說在老子看來,天地之間才是萬物從生到死的生存空間。而萬物之所以能在天地間自由地生長、延續,有兩方面原因——“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兩句話雖然是來形容橐龠的,但是同樣能反映出天地對待萬物的态度。
首先天地為萬物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自由成長的空間,也就是“虛”,就像風箱一樣,得有一定的空間,才能确保貯存足夠量的風。一旦達到“虛空”的狀态,也就沒有了什麼所謂的邊界,不屈也就是不竭的意思。注意一點,“不屈”是因為“虛”,而不是“虛”卻能“不竭”。
第二點就是天地為萬物生生不息的運行狀态提供了推動力,也就是“動”,風箱正是由于其運行的不停歇,才讓送出的風源源不斷。
至此可以看出,這段話的内容與前文是有延續性的,天地視萬物為刍狗,是不是就與萬物的産生與發展沒有任何關系了呢?當然不是!所以接着就是這段話了。天地雖然視萬物為刍狗,但是卻為萬物的産生、延續提供了空間,而且在道的法則的規範下從生到死,從有到無生生不息永無止境。
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
天地既然又是提供空間,又是提供推動力,也可以說推動着時間巨輪的運行,那是不是對于萬物成長的點點滴滴都要了然于胸呢?恐怕未必,天地對于世間萬事萬物如果想都了如指掌,結果隻能是窮于應付,既然如此還不如守中不變。之所以會是這樣,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了如指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想對萬物的生長指手劃腳,視其為刍狗,又何必費心去了解萬物生存的那些細節呢?不論是不是了解,萬物不都得順應天道循環往複生生不息嗎?
這是轉了一圈又繞回來了。最後這兩句話即可以說是形容天地對萬物的,也可以理解為老子對衆君主、領導者所說的。對于領導者來說也是一樣,不懂得放權,不知道去信任下屬,事事親力親為,結果隻能是事事做不好,漏洞百出。
關于老子所說的“守于中”應該怎麼理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比。“守于中”是相較“多聞”而言的,“多聞”就是有所為,那麼“守于中”自然就是固守本心,有所不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