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父親告訴我,“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當時,父親在村裡也是有身份的人,記得村裡有個人打官司的狀子就是父親寫的,對父親崇拜至極,對他的話也
信以為至理名言。
自己有了孩子後,父親也已過世,互聯網流行,自己曾偷偷搜索過,少不看紅樓的理由,發現很多,總結了幾條:
- 紅樓講的是情愛故事,多是小姐公子等纨绔子弟的奢靡享樂生活,在年輕三觀不定的時候讀紅樓,很容易被紅樓的觀念熏陶,會模仿書中的情愛細節去做,過早的卿卿我我。
- 一般人家沒有這麼富裕?少年看了,容易羨慕人家的日子,會埋怨自己的家庭為何沒有那樣的富足。
- 消磨年輕人的豪情壯志,有頹廢之感
比如書裡的《好了歌》和《飛鳥各投林》等。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好了歌》 世人 都曉神仙好,唯(獨)有 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 古來 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 有禁書嫌疑,那一番丫鬟性啟蒙,翁媳扒灰,近親亂愛的兒女情長,會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5、虛幻的感覺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一生見識了家族從興到衰,他在一貧如洗的時候回想起年少時的富貴奢華,那感覺就像南柯一夢。他用一本書記錄家族的一場夢,一場無可奈何卻又實實在在的夢!
基于以上幾條,我也告誡自己的孩子,“少不看紅樓,......”,孩子不以為然,不知他後來看沒看,但幸運的是,他高考時,沒有涉及紅樓夢的試題。
今年全國甲卷有關《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考題,颠覆了我的認知,雖有老師講,作文題和看不看《紅樓夢》,關聯不大,但我想,既然今年涉及到了《紅樓夢》,高考作文題,作為一種文化導向,可能是對古典名著的某種大膽嘗試。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觀念。不是雪天,沒有雪夜閉門讀禁書的快感,隻是找度娘參考:
1、偉人讀紅樓
《紅樓夢》我至少讀了五遍。我是把它當作曆史書讀的。開頭當故事讀,後來當曆史讀。
不了解點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說,怎麼知道封建主義是什麼呢?當作曆史材料來學,是有益的。
- 魯迅對《紅樓夢》的評價與看法:
魯迅有兩篇專門論述的文章,一是《中國小說史略》的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說” ,以《紅樓夢》為代表;二是《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的第六講“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中的第三派“人情派”,同樣以《紅樓夢》做代表。
還有其它篇目許多,現摘抄一段: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 續寫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闱秘事……
如此看來偉人和文學大師并沒有排斥年輕人讀《紅樓夢》,隻是要站着不同的角度立場來讀。”少不讀紅樓,老不看三國“,我開始懷疑我多年的認知。
翻閱網民觀點,細細品味幾句:
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又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反書,還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奇書,最後有人站出來說:《紅樓夢》是一部經書:讀紅樓,就是讀人性,讓我們看到了因果。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假惡醜。也不斷看到自己........
猛然醒悟,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是沒有什麼理由不去讀的。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不要在乎什麼舊言俗語,關鍵是你從中讀出了什麼?悟到了什麼。
(文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