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産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産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标,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生産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于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産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生産價格指數共調查9大類商品:
① 燃料、動力類;
②有色金屬類;
③ 有色金屬材料類;
④ 化工原料類;
⑤ 木材及紙漿類;
⑥ 建材類:鋼材、木材、水泥;
⑦ 農副産品類;
⑧ 紡織原料類。
⑨ 工控産品
PPI與CPI之間的區别和聯系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産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先出現在生産領域,然後通過産業鍊向下遊産業擴散,最後波及流通領域消費品。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産即工業品價格向CPI的傳導途徑為:從原材料→生産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
由于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并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在某一時期出現不一緻的情況是有可能的。但CPI與PPI長期持續處于背離狀态,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若發生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工業品市場處于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産品價格的人為控制等。目前,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主要屬于政府調價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