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轉睛”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專心地閱讀,而有時我們在做作業或看小說時,雖然也是目不轉睛,保持着全神貫注的神态,卻什麼内容也沒看進去,這是為什麼?
我們在閱讀或思考的同時,在大腦中想象對應的場景,或是羅列出事情的要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專注于所讀内容。然而,如果我們在閱讀時想着其他無關的事情,例如在預習英語課文時卻想着上節課遺留的數學題怎麼解,大腦就無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的過程中,而原本預留給課文的記憶空間也會被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占用。因此,當我們思維渙散時,與閱讀英語課文相關的神經元之間無法建立聯系,過會兒我們雖然已經看完了整篇文章,卻沒法完全理解。
神經學家丹尼爾•列維京認為,人的注意力系統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别是中央執行區、注意力過濾器、注意力轉換器和走神模式。當中央執行區高速運轉時,大腦的注意力系統會确保我們隻關注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會注意聽講,不理會外面傳來的打鬧聲。
但如果走神模式開始啟動,我們就得小心了,注意力會開始渙散,可能出現丢三落四、閱讀速度下降等情況。注意力過濾器會逐漸屏蔽掉所讀内容,而注意力轉換器就會讓我們開始思考其他事情。此時,集中注意力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要想繼續全神貫注地看書,中央執行區就得耗費很大的氣力将我們已經開始“漫遊”的思緒扳回來。
我們的大腦實際上非常懶,它總希望出最少的力,做最多的事。因此,在我們注意力開始出現波動時,它不樂意再讓中央執行區“賣力”地工作,而是将繼續閱讀的任務分配給走神模式以減少工作量。這樣我們不僅能繼續閱讀,同時還能思考一些無關的事情,這在大腦看來或許是雙赢的工作模式。但是,走神模式并不擅長加工處理信息,最終導緻我們出現“保持閱讀,但無法理解内容”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