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湖南的傳統文化特色
湖南的傳統文化特色
更新时间:2025-02-20 18:11:15

湖南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浸潤處,人間煙火情日前,又傳來一個好消息,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結果出爐,全國共有183個縣(市、區)、鄉鎮(街道)入選其中,湖南有9地入選,數量排名全國第4,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湖南的傳統文化特色?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湖南的傳統文化特色(湖南這9地的民族風)1

湖南的傳統文化特色

文化浸潤處,人間煙火情。

日前,又傳來一個好消息,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結果出爐,全國共有183個縣(市、區)、鄉鎮(街道)入選。其中,湖南有9地入選,數量排名全國第4。

1、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花瑤挑花)

花瑤挑花是湖南省瑤族女子中流傳的一種獨特的手工藝,瑤族因女子筒裙上裝飾有豔麗的挑花而被人稱為“花瑤”。

挑花裙《哪吒鬧海》

2、永州市祁陽市(祁劇)

祁劇發源于祁陽,也叫“祁陽戲”“楚南戲”,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湖南省傳統地方戲劇劇種。

祁劇表演

3、張家界市桑植縣五道水鎮(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農耕時期先民日常生産生活中的歌謠,是湖南省桑植縣百姓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傳唱、累積起來的民間音樂文化品種,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湖南省張家界魅力湘西藝術團在舞台上演唱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台》

4、郴州市資興市(攝影)

早在2016年,資興市就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中國攝影之鄉”稱号,成為湖南省首個“中國攝影之鄉”。

小東江是國内外知名攝影愛好者的創作基地,位于湖南郴州資興市境内

5、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侗族蘆笙)

一種樂器。侗族民間的能工巧匠,利用竹、木和銅片等三種材料即可制造出各式各樣的蘆笙,吹出的聲音清脆、響亮、渾厚、悅耳。

鄉親們吹起侗族蘆笙迎親

6、衡陽市常甯市(版畫)

一種以“版”為媒介來制作的繪畫藝術。它運用刀、筆或其他工具,在金屬、石闆、木闆、紙闆、塑料闆等不同闆材上繪制、雕刻版面,再通過印刷而完成的藝術作品,這就是“常甯版畫”。

版畫,鄒海豔《故園新貌2》

7、常德市桃源縣九溪鎮(闆龍燈)

闆龍燈是湖南省桃源縣等地方傳統民俗活動。婺源闆龍燈由龍頭、龍身、龍尾及燈撐四個部分連接而成,全龍長短不一,短者五六十闆,長的可達一百餘闆,約200餘米。

闆龍燈表演

8、嶽陽臨湘市白羊田鎮 (天獅舞)

天獅舞起始于明朝洪武年間,起源于白羊田鎮合盤村魯公坡境内。它以民間傳說為題材,以特制天獅為道具,通過壯漢手舉天獅在空中表演各種動作,形成一種獨特的舞蹈形式,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天獅子”。

1983年,白羊田魯公坡天獅舞傳人在當地表演時的場景

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苗繡織錦)

苗繡織錦是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一種傳統刺繡藝術,針法紛繁複雜,繡品色彩豐富、富于質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苗族婦女正在制作苗繡織錦

用傳統去“注解”時代

一段時期以來,受流行文化和現代藝術的影響,誕生于中國民間的這些古老的文化藝術正一點點淡出現代人的視野,由于大多數民間藝術的發展自古以來都是師傅帶徒弟,并且隻活躍于民間。因此,人們對民間文化的認知,或許僅僅停留在“鄉土”“樸素”“下裡巴人”等刻闆印象之中,忽視了民間藝術的鮮活性、貼近性、文化性,殊不知這些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就是要保護這些即将消亡的藝術形式,讓這些來源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絕活,繼續活躍于民間,持久地傳承下去,并且形成産業,既能帶動就業,又能促進文旅融合,更好地助力于鄉村振興。

據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文化和旅遊部設立的文化惠民項目,每三年重新評選一次。注重入選者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帶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促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

換句話說,當地若讓傳統文化得不到傳承和弘揚,對其放任不管,下一次評選就會被剔除出去。

湖南的“破圈”方法論

這次湖南能有9地入圍,取得全國第四的成績,證明湖南在這方面顯然早已發力。

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2020湖南夏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行

比如,近年來,隆回縣将“花瑤挑花”“嗚哇山歌”等民族文化元素與自然風景相融合,全力打造虎形山花瑤風景名勝區,讓花瑤傳統文化得到了有力的挖掘、保護和發展,獨特的挑花藝術被逐步推出山門,搬上了媒體、熒屏,并登上了國家、國際藝術殿堂。沈從文先生盛贊花瑤挑花是“世界一流”。如今,花瑤古村面貌煥然一新,遊客也越來越多。這不正就是湖南省促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鮮活樣闆。

以“長來常往”為主題的長沙常甯版畫作品聯展,在長沙市美廬美術館舉行

還有“常甯版畫”,常甯市長期堅持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堅持把文化事業當成“民生優先”的重要内容,專門設立了文藝精品及版畫創作扶持資金,文化事業、産業發展引導資金等。常甯市三次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常甯版畫四度成功打入深圳(觀瀾)國際版畫市場,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發展,“小版畫”成了一個文化“大品牌”。

苗族婦女用一針一線繡出美好生活

說起文化帶動産業振興,就不得不提全國“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所在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除了讓紅色文化融合當地旅遊,帶火一方經濟,“苗繡織錦”也成為當地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之一。通過創建苗繡基地,舉辦苗繡培訓班,讓越來越多的苗族婦女不但傳承了苗繡這項非遺技藝,她們的日子也在這一針一線之間過得更加多姿多彩。你們可知道,繡娘們的手工苗繡制品,賣出的價格能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這就是“土特産賣出了國際大牌價”。

諸如此類的案例,在湖南還有很多很多,底氣足了,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也就更加堅定了。

“傳統”亦可為“潮流”

事實證明,有價值的東西最終都會得到市場的認可,赢得大衆喜愛。最近,在抖音走紅的彭傳明,被網友譽為“男版李子柒”,他用民間古法制作的筆墨紙硯、胭脂粉黛、薔薇香水、楊梅甜酒……都被拜為傳統文化的精品。

所以,傳統的東西并不是沒有人看,隻要整合好資源,通過扶持、大力推廣,并不斷創新表現形式和融入新的元素,必定可以圈粉無數。彭傳明将古法制作過程拍成唯美的短視頻,就是創新。

例如,祁陽祁劇團創作演出的現代祁劇《向陽書記》,獲得湖南省第六屆文化藝術節“田漢新劇目獎”,2019年曾兩度晉京演出。現代祁劇也是相比于古裝祁劇的一種創新。

民間文化藝術在長期的人類曆史實踐中,逐漸形成并發展,是廣大人民群衆精神情操的一種呈現,它直接反映了廣大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屬于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和源。在經濟愈益走向全球化的時代,更應該強調我們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我們很樂意看見,以前是養在閨中無人識的“鄉土文化”,被賦予新的生命後,如今也能走出國門,成為一種國潮時尚,站在世界舞台之上。

(紅網·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中秋節的10個習俗
中秋節的10個習俗
今天是中秋節假期第一天,大家知道我們傳統中秋節的習俗嗎?下面和大家聊聊,我們中國的中秋節習俗有哪些。1.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
2025-02-20
榆林文化特色
榆林文化特色
榆林是黃土文化的發源地,是久負盛名的陝北民間藝術之鄉。過大年、鬧社火、合龍口、轉九曲、祈福、放赦......古老而濃郁的傳統習俗在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以《趕牲靈》《三十裡鋪》《蘭花花》等為代表的陝北民歌及粗犷豪放的陝北大秧歌馳名中外,剪紙、...
2025-02-20
幻化隐藏套裝
幻化隐藏套裝
剛剛體驗了下7.0的測試服,主要對幻化系統進行了一些小測試。現在部分白字裝備已經特殊外觀的裝備也能收入在幻化系統了。注意:由于是測試服内容,并不保證所有裝備都會在正式版實裝,所以擁有這些物品的玩家不要輕易删除!已進入幻化系統的特殊裝備小彙總...
2025-02-20
哈達源自哪裡
哈達源自哪裡
哈達源自哪裡?作者•凱朝(佛學博士),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哈達源自哪裡?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哈達源自哪裡作者•凱朝(佛學博士)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的原始佛教時期,一天,釋尊在給僧俗大衆講經說法,爾時來聽佛法的人很多,各行各業,男女老少,...
2025-02-20
一天的時辰對應的二十四節氣
一天的時辰對應的二十四節氣
在我們的日曆上,通常會看到三種計算日子的方法:公曆(太陽曆)、陰曆(太陰曆)、農曆(天幹地支曆)。公曆是幾月幾日,農曆是幾月初幾,農曆是丙申年丙申月丙申日。農曆的十二個月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月的第一天就是...
2025-02-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