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 生卒年月不詳),字文寶(一字文質),東漢信都(今冀州)人,漢代縱橫家、知名大儒。孫敬人們常用“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來贊揚刻苦學習的精神,這個典故中的“頭懸梁”講的就是孫敬。
孫敬刻苦讀書的故事曆史文獻記載很多,如五代李瀚《蒙求》卷上“ 匡衡 鑿壁, 孫敬 閉戶。”徐子光注引《楚國先賢傳》也有:“ 孫敬 字 文寶 ,常閉戶讀書,睡則以繩系頭,懸之梁上。嘗入市,市人見之皆曰:‘閉戶先生來也。’”的記載。以及《太平禦覽》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繩系頭,懸屋梁。後為當世大儒。”還有《後漢書》曰:“孫敬,字文寶,好學,閉戶讀書,不堪其睡,乃以繩懸之屋梁,人曰閉戶先生。”
通過這些曆史文獻我們可以知道,孫敬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常年閉門謝客,攻讀詩書,鄰裡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并且孫敬讀書時,常常通宵達旦。為消除困意,他用繩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讀書覺得疲倦想睡覺,系在梁上的頭發就會被拉痛,提醒自己堅持學習。孫敬憑借其獨特的“懸梁”精神,年複一年地刻苦學習,終能博古通今,滿腹經綸,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裡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讨論學問。後人對孫敬的“頭懸梁”苦讀精神加以褒揚,并和戰國時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的故事揉為“懸梁刺股”。
此外,曆史上還有“孫敬輯柳”的典故。唐代李善注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曰:“孫敬到洛,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止母,然後入學。編楊柳簡以為經。”大意是孫敬到洛陽後,在太學附近一小屋安頓母親然後入學。由于生活貧困,他曾采楊柳為簡,加以編聯,用來寫經。《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中給《輯柳編》列有詞條,《輯柳編》歸入宋遼金元部分志怪類。明陸時雍撰《楚辭疏》即是明末輯柳齋刻本。不論是從書名還是版本名上,都可見曆代文人對“緝柳”一詞的偏愛。
孫敬懸梁、孫敬輯柳、孫敬閉戶的故事都是反映在他勤學苦讀的精神之上的。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典故就成為了勵志自勉的精神圭臬,勤學苦讀的典範。康熙揚州詩局本《全唐詩》卷八百八十一錄李瀚的《蒙求》載:“仲連蹈海,範蠡泛湖。文寶緝柳,溫舒截蒲。”其中,把孫敬緝柳的典故并稱于“杜康造酒、蒼颉制字、孔明卧龍、呂望非熊、孟轲養素、楊雄草玄、向秀聞笛、伯牙絕弦”之列。不僅如此,最具普及性地推廣當屬《三字經》中所載的“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把孫敬、蘇秦以及車胤的“囊螢”、孫康的“映雪”,引為苦讀的楷模。此外,在冀州民間,孫敬苦讀的故事家喻戶曉, 還形成了一句歇後語:孫敬苦讀——懸念。
中國百強中學——冀州中學的校園内,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冀州學子從孫敬苦讀的石像前經過,他們被孫敬的精神所感染,個個學有所成;湖濱公園裡的孫敬石雕前,也是市民學生們遊玩打卡的好地方;冀州博物館裡的頭懸梁的孫敬塑像前常常被圍得密不透風,大家在這裡感悟了曆史,學到了知識;為光大傳承傳統文化,2018孫敬學堂·古私塾在魏屯鎮落成,讓孩子從小接受孫敬精神的熏陶,提高學童學習能力、文化修養和品格情操,把自古以來冀州崇文重教的曆史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古冀州,儒風昌盛,被史書稱作:“戶詩書,俗鄒魯,頗有晉之遺風”。孫敬隻是冀州文化曆史人物長廊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今後的文章中,将一一介紹冀州曆史上的曆代典型人物,如北燕皇帝馮跋、馮弘,千古一後—馮太後,武術名家宋邁倫、李堯臣,以及黨的早期革命家李力、李忠等人的事迹,以便讓冀州人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留住鄉愁。
孫敬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