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走心留言
@餘生隻做自己:還是老長沙好,也最讓人懷念,可再也回不去了,以前經常聽我奶奶哼這些童謠給我聽,可現在也聽不到了...奶奶我好想您!!
@飛俠911:我記得應該是:肚裡坐個奶奶,奶奶出來裝香,肚裡坐個姑娘,姑娘出來繡花...奶奶眼神不好,哦是繡花咯?
@Z:在西安讀大學,當大學同學問起來,你們長沙有一個童謠,好像是叫月亮粑粑,你會唱不?驚喜之餘還有感動和自豪,作為一個長沙人,在離家這麼遠的地方還能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唱出我最自豪的長沙話,還有一個星期就開學啦,舍不得最愛的長沙!
@味道:真的像回到細時候哒,隻是伢娘哈不在哒,自己也快變娭毑嗒,唉!
@任厷:我今年73歲了,還清楚記得兒時姐姐教我的一首童謠,現據記憶記錄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麻雀子生蛋粒粒滾》麻雀子生蛋粒粒滾,又說哥哥冇買粉;買得粉來不會擦(音za),又說哥哥冇買麻;買得麻來不會績(音ji),又說哥哥冇買筆;買得筆來不會寫(音:吓),又說哥哥冇買馬;買得馬來不會騎,又說哥哥冇買皮;買得皮來不會硝,又說哥哥冇買刀;買得刀來不會磨,又說哥哥冇買鵝;買得鵝來不會殺,又說哥哥冇買鴨;買得鴨來不會拑,又說哥哥冇買田;買得田來不會作,又說哥哥冇洗腳;洗嘎腳,把田作;作嘎田,把鴨拑;拑嘎鴨,把鵝殺;殺嘎鵝,把刀磨;磨嘎刀,把皮硝;硝嘎皮,把馬騎;騎嘎馬,把筆寫(吓);寫嘎筆,把麻績(七);績嘎麻,把粉揸;揸嘎粉,麻雀子生蛋粒粒滾!
網友走心留言
@依昂叠阿:“五中都是華僑佬”一句,是因為該校是當年僑聯安置歸僑子弟的學校。
@宏哥:天心閣,角對角,吊坨對螃殼
@俞海敏:老長沙的兒歌太多太多哒。看到咯些長沙老兒歌,好韻味咯!我們是唱(喊)着長大的。勾起哒童年的記憶!
@笑傲疆湖:60年代在長沙五中上學,當時的湖南省軍區何德全司令員給我們作報告,在當時學校的小禮堂裡,他講了一段童謠:後有哥哥先有我,媽媽出嫁我敲鑼,外婆睡在搖窩裡...就記得這幾句了!
@Cao Yi Wei:我也是個老長沙,今年86歲。大家的這份“家鄉情”激起了我的回憶:( I ) 倒唱歌,順唱歌,河裡的石頭滾上坡。先生我,後生哥,媽々來我打鑼,爹々生我喜歡。看哒看哒生外婆,我在外婆門前過,看見外公坐搖窩,手裡拿劄紅粑々,屁股坐個黃粑々,呷哒外婆一嘴巴。( 2 ) 一,一步兩搭橋;二,二聖廟;三,三公裡;四,四方塘;五,伍家岑;六,六合庵;七,七層樓;八,八角亭;九,韭菜園;十,司門坎。
網友走心留言
@耳語者:“三羊四羊随你捉”的“捉”字話音一落,排着隊念着歌謠圍着老闆轉圈的小朋友便轟然鳥獸散,老闆即刻開始捉羊,被捉到的小朋友就成為下一輪遊戲的老闆
@老安:我們喜歡一邊玩躲摸子,一邊口裡唱“瞎子瞎,摸門達,摸達尿,做酒呷”。
@湯竟秋:長沙少年玩的兩人猜拳:大年初呀!打個擂台,從一到十兩人各喊各的,一是大年初,三是猛虎下,七是看不見...其它的我也記不起了,誰在少年時玩過,把它獻出來也是一份文化遺産。
@平安虎:小時候拍着手闆唱,幫幫車,種荞馬(麥),牛吃得,長大馬,這首兒歌請莫忘了哦。
@冷月清輝:長沙童謠将我喚回到童年時代,還依稀記得一種兒時遊戲即兩人搭手成轎,另一人坐在上面,擡轎者邊走邊唱:轎咕唧,唧咕轎,新娘子,莫屙尿。
@慧(^_^)順:一群細伢子排排坐每人合掌放前,然後有一個站哒,也合掌但掌中有東西,然後大噶念:種蓮子開荷花不種籽...後面的不記得了...
網友走心留言
@一丁:少了王大嗲買梱雞的童謠和八斤多的童謠,王大嗲買梱雞的童謠最經典
@米爾克裡克:闊别長沙三十多年,前年在美國郵輪甲闆上,偶遇倆位長沙老鄉在說“長沙話”,好新奇,好親切,如是主動與他倆打招呼,閑聊甚歡……我的童年在長沙回不去了,隻留下滿滿的回憶和一口純正的“長沙話”,浪迹天涯鄉言未改。
@平安虎:我小時候都是唱着童年的歌,現在小朋友再沒有人唱這個歌,讀這個詞了。轉眼,我們也變老了,然而長沙城越來越新了,擴大了,變美了,壯觀了。這些童謠讓我回到了童年!
@中華仔DHCH4:那代人才是無拘無束的幸福童年,沒有精緻的利己主義的灌輸,沒有繁重的家庭作業,是人性童趣的輸發,是狂野的童趣自由,人到花甲仍記憶尤新,它比那豢養貓一樣的現今兒童學前教育,更能啟發童心對世界的認知!回不去,天真無邪,所以那代人正直豪放敢擔當,沒有卿卿我我的奶油小生的娛情文化熏陶,沒有歪歪扭扭的企業文化的約束,現代人根本理解不了那時的童年,雖苦且樂!
網友走心留言
@筆鋒:一點一橫長,既是一首小童謠又是一個字迷,不單隻一個且有多個字可猜,有一個字前言是這樣:一點一橫長,口裡喊娘娘,生個細伢子,耳朵一寸長。迷底也是一個字為“郭”字,怎麼樣,還形象吧,相信老長沙對這個迷語不會很陌生吧。
@建斌:長沙童謠給了我八旬老人美好的記憶,它是文化的傳承,是知識的普及,還是爺爺奶奶對晚輩的啟蒙教育。例如:一點一别,彎彎捏捏,龍頭轉彎,咚咚嗆嗆,打一字。
@雪:童年的回憶,那個年代美好時光,酸甜苦辣生活令人難以忘懷。如今富裕滿足生活感慨萬千。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而我們這代人年華老去。盡情釋懷,享受當下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球:現在聽到這音樂,腦子立馬浮現出2015年11月孩子們練童謠時的情景,雖然很多學生是長沙本地人,但是不會說長沙話,當時老師們教授學生也費了不少功夫。不能忘掉鄉音那是我們的根,要繼承!長沙童謠是長沙文化的一種,它是一代又一代長沙人童年的記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