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三道紅線”和“五檔房貸”的新規雙雙上線,高負債的房企失去外部資金輸血,隻能通過降價來彌補資金缺口,但我國樓市一直是個怪圈,降價也很難激活成交量,反之,剛需害怕買虧和房子爛尾,持币觀望者激增,房企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今年以來,已經有華夏幸福、恒大集團、藍光發展、花樣年控股、新力控股、當代置業、佳兆業、寶能集團等多個百強房企被曝出債務違約。這些高危企業恐怕難以起死回生,12月3日,中國恒大集團在香港聯交所發布了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公告,假設一下,如果恒大撐不住破産,這5類人都将損失慘重:
第一,買恒大期房的業主
恒大在各個城市有着數量非常龐大的在建樓盤,如果恒大集團破産,這些項目無法續建,在人人自危的樓市環境下,沒其他房企為恒大接盤,買了期房的上百萬業主,或将面臨錢房兩失的風險。期房無法交付入住,還得一邊租房,一邊還房貸,将會逐漸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情。
第二,買恒大股票的股民
恒大系四支股票的市值有上千億,如果恒大宣告破産,幾十上百億的股民手中的股票将會成為一堆“廢紙”,一夜之間血本無歸。
第三,恒大的20萬員工
恒大集團旗下有20萬員工,未登記在冊的勞動力還有很多,如果恒大集團破産,這些員工不僅要面臨失業、重新找工作的問題,而且前期的工資、獎金以及社保和公積金待遇也無法正常領取和享受。
第四,恒大的相關企業
建房的流程是開發商出錢,建築商出力,材料商提供材料。如果恒大集團倒下了,數額龐大的工程款無法結清,将會有大量建築企業和材料商收不抵支,随之就會出現拖欠工資,降薪裁員等等現象。2021年7月26日,淮北礦業狀告恒大系企業拖欠蓋房工程款4億,多次索要遭拒,要求恒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第五,金融機構
恒大有近兩萬億的負債,一旦破産這些資金缺口難以填補,金融機構将面臨巨大損失,另外,如果樓盤大面積爛尾,且沒有任何複盤的可能,大量業主被不良情緒操控,或将會選擇棄房斷供,銀行等金融機構賬面出現大量壞賬、呆賬,或将會誘發金融危機。
房企大面積破産危害極大,為了穩定樓市秩序、确保房地産長期平穩運行,從今年9月份開始,國家就開始适度放松金融政策,主要表現為需求端的刺激,但對樓市的利好十分有限,房價仍保持下行趨勢。比起金融政策的适度糾偏,樓市重大利好已經來了!12月6日,央行發布消息稱,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降準對樓市和房價有何影響呢?
不可否認,降準後,市場上的可流動資金增多,房企貸款成本和貸款難度下降,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對購房者來說,降準意味着個人住房貸款總額度增加,受資金供需關系影響,将會出現房貸利率下調,房貸審核門檻降低等等有利因素,有利于盤活樓市交易量。降準對樓市無疑是重大利好,那麼,房價會因此而逆勢反彈嗎?
其實,國家早已經給出明确信号,此次降準的目的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融資成本。降準的同一天,官方召開會議,表示要“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意思是不暴漲也不暴跌。其中的原因很好理解,降準對樓市雖然是利好,但并不是影響房價走勢的唯一因素,從樓市發展現狀來看,支撐房價反彈的因素已經消失了。
首先,我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商品房剛剛進入市場時,房源供不應求導緻房價短期快速上調,看到房地産紅利的企業家,紛紛加入瓜分樓市利益的蛋糕,短短二十幾年,我國樓市已經由供不應求過渡到了供過于求,人口紅利已經被提前透支,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炒房人群逐漸撤離。另一方面我國已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城鎮化進程放緩,出生率逐年走低,潛在消費人群減少,樓市上漲預期被徹底打碎,樓市消費需求和消費力下滑。受客觀條件限制,降準不可能讓消費需求爆發,自然不會推動房價大漲。
其次,國家已經築好資金流入樓市的大壩。今年國家實施了三線四檔的融資監管新規,具體表現為三線全踩的房企,不得新增有息負債;碰兩條線,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碰一條線,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0%;三條線都未碰到,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5%,房企的融資規模受到自身負債率的制約;同時,央行實施了房貸集中管理政策,為各個檔次的銀行設置房地産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央行已經提前做出預警,這次降準之後,市場上的資金不會像幾年前一樣大水漫灌到樓市,所以,國内絕對不會出現房價短期大漲的現象,奉勸準備買房的剛需,不要因為降準而打亂買房的陣腳。被恐慌情緒操控的人,可以參考上一輪降準的經驗,7月9日,央行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降準之後樓市仍一路走低。所以降準與否不可以作為你買不買房的判斷依據,自身的居住需求才是衡量買房與否的唯一标準。
最後,百姓消費信心下滑。房企經營風險越來越大,剛需的買房邏輯改變了,買房時除了考慮購房成本外,更看重購房安全。今年多個大型房企相繼被曝出債務違約,意味着期房延期交付、質量差、爛尾風險被擴大,為了避免錢房兩失風險,越來越多購房者陷入觀望。而降準無法從根本上剔除買房風險,所以對提振樓市消費信心的作用有限。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降準确實利好房企和購房者,可以逐步化解樓市經營風險,但難以推動樓市消費激增,很難從根本上扭轉房價下跌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