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每天讀
标題沒有寫錯。“無所不用其極”還是君子嗎?以前還真是,但現在意思已經變了。
“無所不用其極”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大學》。原文是:“詩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意思是:《詩經》裡說:“周國雖然早就有,它的使命是革新”。所以說,君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盡心盡力,做到極緻。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止善”。君子做事,要“止于止善”,必須堅持最高标準,做到最好才行。怎樣才能做到最好?那就要盡一切努力,把自己逼到極限,把所有的意志、精力、才華都用出來,這就是“無所不用其極”。這種做事的态度、精神和标準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曆經兩千年的演變,“無所不用其極”從褒義變成了貶義,意思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是稱贊君子做事盡心盡心,做到最好、做到極緻;現在變成批評人做事不擇手段、沒有底線。這也是很多朋友一看到“無所不用其極”竟然是君子的做事原則會感到驚訝的原因。
對于“無所不用其極”的古義和今義我們都可以有所借鑒。借鑒古義,就是要極盡努力,不懈奮鬥,堅持高标準、嚴自律,做最好的自己。借鑒今義,就要反其意而用之,有原則,守底線,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有所為有所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