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曾說過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這句話讓勵志者很受用,因為它可以在人們想要放棄的時候,激勵大家繼續堅持下去。後來,太多的人缺乏那1%的靈感,人們又在這句話後面總結了另一句話,“但沒有這1%的靈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勞”。這兩句話就是想說明,汗水和靈感同樣重要。
愛迪生
在大多數情況下,汗水的作用更大,但在一些領域中,靈感的作用可能要大于汗水,在一些學術研究領域中,就比如數學領域,這确實是需要極高的天賦,才能做出極高成就的領域。當普通人遇到一道很難的高數題時,腦海中如同亂麻一般,但在具有數學天賦的人眼中,腦海中瞬間便會生出許多種解題思路。
網上一個街頭随機采訪的視頻火了,視頻的主角是個相貌普通的人,一身黑衣,不修邊幅,頭發微亂,眼神迷離,胳膊下夾着一瓶礦泉水,手中提溜着兩個饅頭,猛一看像是逃課去網吧打了一夜遊戲的大學生。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青銅 “戰五渣”,誰知卻是隐藏在芸芸衆生中的王者。
這個人便是韋東奕,一個擁有極高天賦的數學天才,現任北大數學系助理教授,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員。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韋東奕就是那個千萬分之一個人中才會有的數學天才。
在北京大學有個 “四大瘋人院”的說法,指的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四個院系,而數學排在 “四大瘋人院”之首。之所以這麼說,源于能進這些院系的人智商水平都很高,能夠輕松碾壓普通人。再者,這些院系裡的人知識水平和思維方式和普通人不在一個層次上,在普通人眼中,那裡的人都不太“正常”,也應了一句話“不瘋魔不成活”。
韋東奕就是北大數學院的“掃地僧”,已是北大助理教授的韋東奕年紀其實并不大,他1991出生,今年才剛滿30歲,老家山東。父母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父親韋忠禮便是山東建築大學的數學教授,而韋東奕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很深。
韋東奕的父親韋忠禮,1963年8月16日出生于浙江東陽,也擁有過人的數學天賦,碩士畢業後,韋忠禮順利進入山東建築大學任教,因數學造詣十分優秀,1996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在是山東省數學會理事,山東建築大學院理學院副院長。
戴眼鏡的男士便是韋忠禮
韋東奕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卻并不刻意引導,而是讓韋東奕順其自然的發展。因為家裡的書很多,韋東奕小的時候就特别喜歡看書。在他剛上小學的時候,很偶然的一次,韋東奕家中看到了一本《華羅庚數學學校》,書中大多講的是一些數學難題,韋東奕看着這本書,試着去做其中的習題,慢慢的自己的對數學的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濃厚。
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次偶然的閱讀,竟引發了韋東奕一生的興趣愛好。韋東奕深深潛入數學的海洋中不斷探索,又源于自己的父親是數學教授,在自己父親循循善誘的輔導下,小學時期的韋東奕便頻頻向高難度數學題發起挑戰,展現出自己擁有極高數學天賦的能力。
2006年,15歲的韋東奕因數學成績優異,被學校推薦給了山東師大附中的張永華老師,在張永華老師的培育下,韋東奕很快便進入了奧數訓練隊,并直接免試入讀山東師大附中。這可是山東赫赫有名的重點高中,考入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是各中學裡的優秀學生,而韋東奕卻因為自己的數學天賦免試入學。
天才雖然可貴,但天才卻不能自負。在高中的奧數訓練隊中,韋東奕如蛟龍入海,盡情地在數學的海洋中探索。雖然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數學難題,但在自己的興趣面前,韋東奕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反而很開心。就像愛迪生說的那句話一樣,天才的成功必然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韋東奕這兩樣都具備了,張永華老師也十分看好韋東奕,經過層層淘汰與篩選,韋東奕順利地進入了國際奧數國家集訓隊。
在國家集訓隊中,韋東奕的表現依然神勇,讓同期的同學和老師都十分驚歎。完成國家集訓隊的訓練,前後一共要經曆8次考試,每次考試的試題都是三道數學難題,答卷時間為4個小時。
這些數學題都是為了備戰國際比賽用的,而且出得十分巧妙,即使不限制時間,都不一定能全部答對。而大多數的同學一般情況下隻能解出2道題,韋東奕不僅解題速度很快,而且整個訓練期間,8次考試所出的24道題,韋東奕解出了23道半。
2008年,17歲的韋東奕第一次參加國際奧數競賽,與來自于世界各地500多位數學天才同場競技,最後以滿分的成績奪得金牌。2009年,韋東奕第二次參加國際奧數競賽,同樣以滿分的成績蟬聯冠軍,其中有一道題所有選手的平均得分隻有1.019分,而韋東奕得到了滿分7分。
連續兩次滿分奪得冠軍,讓數學界不少人為他的天賦震驚,有不少人調侃道,别的選手得多少分是因為水平不夠,韋東奕得多少分是因為分不夠。更有人預言,在不久的将來,他将成為像華羅庚、陳景潤一樣的數學大家。
之後,韋東奕便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學習,進入了北大“四大瘋人院”之首的數學院學習。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是享譽世界的院系,不僅擁有“中國第一系”的美譽,更在世界QS學科評級中,院系排名世界前20。進入北大學習期間,韋東奕每天花費十幾個小時研究數學難題,基本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研究數學題。在常人看來苦澀無味的數學題中,韋東奕卻在數學的海洋裡自得其樂。
邱成桐是世界數學領域中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教授。2010年邱成桐教授在中國範圍内發起了“邱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這是國内水平最高的大學生數學競賽。
考試科目分為代數、幾何、數學分析、概率和數學應用,分别設立“華羅庚獎”、“陳省身獎”、“周炜良獎”、“許寶騄—林家翹獎”。每位參賽學生可依據自身特長,報名參加最多四個科目比賽,合并參賽項目中三項最好成績,評選出個人全能獎,即丘成桐獎。
因為邱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涉及的科目很多,考綱涉及到58本書,想要全部研究精通是很難得,大多數選手都會選擇一到兩個領域研究,參加單科競賽。
2013年的,韋東奕再次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正在讀大三的韋東奕參加了第四屆邱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這次他的表現再次讓人震驚。他居然拿下了四個金獎,并獲得唯一的個人全能獎,碾壓所有參賽的選手,被北大學生親切地封為“韋教主”。
韋東奕一賽成名,引起了許多國際名校的注意,衆多名校紛紛向他伸出橄榄枝,哈佛大學為了能挖到這個數學天才,竟然破例願意讓其免試英語。但韋東奕卻不為所動,而是選擇在北京大學碩博連讀,并以優異的成績,提前拿到博士學位。2019年,此時韋東奕28歲,在拿到博士學位以後,被北京大學留下,在學校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在北大教學期間,韋東奕在數學上的造詣已經達到了極緻,也得到了其他教授的認可。北大數學系的教授曾這樣對學生們說過,你們如果有解不開的數學難題就來問我。如果我也解不開,就去問韋東奕。如果韋東奕也解不開,那一定是這道題目出錯了。這一句簡單粗暴話的話,同時也說明了韋東奕的實力。
到現在為止,韋東奕對數學的研究已經超過衆多同專業的人,在數學界的表現十分搶眼,也取得了許多驚人的成果,在CPAM等世界頂級刊物上,就發表過十多篇學術論文,受到許多數學界人士的認可。
言至于此,有人可能會有一個想法,韋東奕的數學造詣,在中國曆代數學家中能排行第幾?這個問題确實不好回答,也可以這樣說,韋東奕目前還不能被稱為數學家。因為數學家是一個十分神聖的稱呼,隻有為數學領域作出突出成績或貢獻時,才能被稱為數學家。韋東奕還很年輕,隻有30歲,目前正在上升階段,有很遠大的前途,我們可以期待這位天賦異禀的天才,在未來綻放自己。
那中國有哪些世界頂級的數學家呢?中國的數學家有很多,小編僅簡介幾位,這每一位都是天賦異禀。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1950年2月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而然選擇回國。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地估計這一世界難題,對華林和塔裡問題進行了改進、研究證明了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等,為數學學術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列出的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1985年6月12日逝世,享年74歲。
華羅庚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參加工作後因口齒不清,未受到重視。但華羅庚教授十分認可陳景潤,1957年10月,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發表了(1 2)的詳細證明,震驚世界,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豐碑。将200多年來,世人未能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向前推進了一大步。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在北京醫院逝世,年僅63歲。
陳景潤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陽縣,家境清貧,兒時不得不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後到日本求學,1927年畢業于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是中國微分幾何學派的創始人。在射影微分幾何學和仿射微分幾何學中,取得十分出色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人士稱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和“數學之王”。 2003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出生于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人,1972年9月回到中國。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被世人稱為“微分幾何之父”。發展了Gauss—Bonnet公式,發展了微分纖維叢理論,學術研究影響遍及數學學術的各個領域,更為廣義積分幾何奠定堅實學術基礎。是第一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2004年12月3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廣東汕頭,後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華人,師從陳省身。是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也是繼自己的老師陳省身之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是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其學術研究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丘成桐
現在我們國内有許多年輕的數學天才們,正在不斷在學術界中努力探索,随着時間的推移,相信中國的數學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會有更多的中國學術家享譽世界。
韋東奕,這個相貌平平,身着樸素的年輕人,甚至有點“邋遢”、“玩世不恭”,走在人頭攢動的街頭,人們可能都注意不到他。若不是這次的采訪視頻意外走紅,大家恐怕也不知道有韋東奕這樣的人存在。也讓小編突然想起了前幾年意外走紅的哈爾濱理工大學的老師王曉琮。
王曉琮
王曉琮14歲考上北大,18歲考取浙大研究生,畢業後在哈爾濱理工大學任教。學生們評價他:是個像神一樣的人物,無論多複雜、多少重的積分,他一律口算。本質上韋東奕與王曉琮就是同一類人,他們的這一生,隻為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繼往聖之絕學,開後世之先河。
他們對學術的熱愛,常人無法理解的,在喧鬧繁華的世界中,他們大隐于市。猶如武俠小說中,潛于寺廟中的“掃地僧”,一身青袍,一把掃帚,不問世間繁華,每日躬身掃地。沒有人知道這些人的同存,也沒有人知道這些人的名字。可當需要時,他們隻一招出手,便可驚豔世人。我們不需要緊緊地追捧他們,他們也不喜歡我們這樣做,我們隻需要靜靜地看着他們,等待他們綻放出最絢麗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