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手捋髯一手捧書的經典造型,是大家敬仰并喜愛的偶像造型之一。美髯垂腹,大義凜然;展書默讀,忠義千秋。這種偶像造型,“美髯”是有正史依據的,那麼,他老人家手裡拿的應該是什麼書呢!
關羽,大帥哥,“美髯公”,在《三國演義》第一回裡,出場就不凡:關羽推車歇店時,和劉備、張飛相遇,“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關羽的髯須又長又濃,是出了名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中還特别安排了專場描述。關羽在曹操營中,曹操曾問:“雲長髯有數乎?”羽答:“約數百根。每秋月約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紗囊裹之,恐其斷也。”曹操厚待關羽,當即送他錦囊用來保護美髯。漢獻帝見到後,稱贊關羽“美髯公”。
“美髯”在《三國志》裡,陳壽是這樣記載的:馬超降蜀,關羽寫信問諸葛亮,馬超的才幹可與誰類比?亮答:“孟起(馬超字)兼資文武,雄烈過人……當與益德(張飛字)并驅争先,猶未及髯(指關羽)之絕倫逸群也。”接着,陳壽寫道:“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也是正史裡關于關羽的“美髯”的記載,因此簡稱關羽為“髯”,是諸葛亮對關羽的美稱,并有正史為依據的。
“美髯公”是名不虛傳,那麼,關羽愛讀書出自哪兒呢!《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身在曹營的關羽,心念劉備。他在給劉備的信中說:“竊聞義不負心,忠不顧死。羽自幼讀書,粗知禮義,觀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嘗不三歎而流梯也。”羅貫中是通過關羽自己說的“自幼讀書”,并借春秋時一對好友羊角哀、左伯桃,來鋪墊關羽是自幼就是讀書的人。但“好讀書”的出處,讀什麼書,正史裡是沒有交侍的。
關羽好讀書,最終定格在《春秋左氏傳》上,出自裴松之注引書《江表傳》裡。而陳壽寫的《關羽傳》中并沒有提到關羽愛讀書和讀過哪些書。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江表傳》說:“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這簡單的十一個字,作用很大,而且影響深遠。關羽好讀書愛讀書的形象漸漸深入人心,《左氏傳》和“美髯”就成了關羽的“标配”。後代人塑造關羽偶像,便定格成了關羽一手捋髯、一手捧書的模樣,文武雙全,愛讀書的武聖。
從陳壽到裴松之,再到羅貫中以及民間雕塑師,不斷發展、累積,使得關羽形象逐漸豐滿,甚至典型化,這是中國“武聖”的經典偶像造型。當然,這一功勞應歸功于羅貫中身上,是羅貫中在前人平話和雜劇創作基礎上的藝術再加工,為我們樹起了心中偶像,完美,高大,神聖。其實“美髯”之事,羅貫中是不拘泥于正史,将它從諸葛亮身上搬走,移花接木,轉嫁到曹操和漢獻帝那兒,故事寫得十分貼切,贊譽顯得絲絲人入扣。
羅貫中對關羽讀《春秋左氏傳》之事,作了進一層推進,以關羽之口,說出義氣朋友羊角哀、左伯桃的典故,這種展開與舒張,絲絲入扣,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完全符合藝術開拓和藝術創造,它非但不顯得造作,反而更加增添了藝術魅力。讓美更美,追求無止境,我們永遠在路上,走向遠方。(文/蔡驷讀曆史 圖/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