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上面這首脍炙人口的詩歌叫《題臨安邸》,作者南宋林升,我們都知道,這首詩是描寫南宋統治者腐朽堕落,不思進取的情景,以及作者憂憤的心情。
其實,這首詩背後還有無數南宋仁人志士的血淚,今天我們就聊聊這首詩,以及它代表的那個時代。
北宋滅亡,皇帝被俘,史稱靖康之變。靖康之變作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國恥,被那個時代的仁人志士所銘記感懷。李綱、宗澤、王彥、韓世忠、嶽飛、辛棄疾等一大批堅持抗金的人物,活躍在各個戰場,他們浴血奮戰,心中所想皆是“過河”,皆是“臣子恨,何時滅”。
然而,南宋政府卻在和戰之間搖擺不定,宋高宗本身就不是一個堅定的抗金人物,以秦桧為代表的投降派更是日益嚣張。
事實上,早在北宋末年,宋朝政府内部就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
主戰派如李綱等人曾組織保衛戰,一度挽救了北宋王朝。但是主和派逐漸成為主流,他們排擠打擊主戰派,李綱等人一度被貶職。
結果北宋最終被滅,面對貪得無厭步步緊逼的金兵,即位稱帝的宋高宗趙構被迫迎戰。
南宋初年是主戰派的黃金時代,因為形勢所迫,不打也要打,趙構為了皇帝為了活命,全力支持抗金活動。
韓世忠、嶽飛、吳玠、劉錡等抗金名将就是在這個階段成長起來的。
然而,随着形勢發展,抗金武裝逐漸壯大,以嶽家軍為首的主戰派将戰場擴展到中原西北,再進一步就能收複北方,徹底趕走金兵。
這個時候趙構态度變了,金兵已經無法再威脅他的生命安全,敵人被打怕了,有了和談的意思。
于是趙構厚顔無恥的命令投降派頭目秦桧,與金國暗中媾和。
最後和談成功,嶽飛成為犧牲品,被冤殺,韓世忠劉錡等抗金名将被解除兵權。
大功告成後,宋高宗終于可以高枕無憂的享受皇帝生活了。
正是南宋高層這種卑躬屈膝,得過且過,腐朽堕落的态度,導緻整個南宋風氣奢靡猥瑣,毫無漢唐的雄風氣象。
林升在南宋都城臨安,看到達官顯貴每日貪婪享樂,不思進取,于是憤怒的寫下了開篇那首詩《題臨安邸》。
當時已經是宋孝宗時代,宋高宗秦桧等人皆已死去,但是整個南宋仍然沒人站出來揮師北伐,收複故國。那些掌權者隻在乎自己手中的權力,誰又在乎北方淪陷區的百姓呢?所謂“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道破那個時代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