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蒲姐有兩個朋友,A有很嚴重的便秘,B在吃飯午飯之後5分鐘就會沖向廁所,盡情飛翔。
每次這兩位一起吃飯的時候,A總是望着B跑去衛生間的背影羨慕嫉妒恨:吃了就排洩,身材還很好,如果我也能像她這樣不吸收營養,是不是也能瘦下來了?
對啊,如果吃了就直接快速排洩的話,豈不是什麼營養都沒吸收?
食物在胃中進行粉碎研磨,一般經過4~6小時,就會完全進入小腸。
食糜在小腸進行3~8小時的消化吸收後,會被送入大腸,等待最後回收利用。
在大腸中,食糜中的一部分水、少量的無機鹽也被大腸吸收,便便逐漸成型,被大腸蠕動推向直腸和肛門。
總的來說,便便的形成過程一般需要18~22個小時,差不多是1天的時間。
而吃過飯後,飽脹的胃能夠引發結腸反射,從而産生排便反射,讓我們出現便意。
隻要習慣了每天中午飯後排便,形成固定的排便習慣,每天午飯後都能順利排便也并不奇怪,并不會“營養不良”。
食物消化吸收,主要靠小腸。
被胃研磨成的食糜進入小腸後,會被膽汁、胰液、小腸液轉化為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如單糖、低分子肽與氨基酸、乳糜微粒,吸收入血,運送全身。
腸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可能會讓小腸蠕動過快。
食糜如果與腸黏膜接觸的時間太短,還來不及被消化吸收就被排出體外,容易造成腹瀉。
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營養不良。
有的人因為總腹瀉去醫院檢查了很多次,檢查結果都說腸道很正常,沒有什麼病變,這時候就可以考慮腸易激綜合征了。
患有腸易激綜合征的人,會經常感覺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後就會有所緩解,他們的排便習慣也會發生改變。
最近的3個月裡,如果每月都至少有3天出現以下症狀中的2項,那就可能是得了腸易激綜合征。
排便後腹痛腹部不适改善;
排便頻率改變,每周少于3次,或每日多于3次;
糞便性狀(外觀)改變,出現幹球糞或硬糞或糊狀糞/稀水糞;
除此之外,還有排便費力、排便急迫感、排便不盡、排黏液、腹脹等問題,那更能為患腸易激綜合征增添證據。
看到這裡,有類似症狀的人是不是想仰天狂嘯:為什麼是我?!
Emmmm……腸易激綜合征可能和3個因素相關,要不接着往下看看?
心理因素
情緒波動時,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興奮,會增加腦啡肽、5-羟色胺等物質的産生,加強腸道蠕動。
焦慮、悲傷、抑郁或者失業、死亡、婚姻破裂等負面事件,都可能造成腸易激綜合征。
心情郁悶時,可以試試多做深呼吸,多外出運動。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調整情緒,改善心情。
有過腸道感染
曾經有過彎曲杆菌、志賀菌、沙門菌等腸道感染,可能會引起黏膜炎症反應、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激活局部免疫,引發腸易激綜合征。
食物不耐受、過敏
食物過敏、短鍊碳水化合物(如乳糖、果糖等糖類)吸收不良、麸質(谷物中的蛋白質)敏感都可能導緻腸易激綜合征。
最好避免吃高脂食品、乳制品、酒精、部分水果、咖啡、酒精、容易産氣的蔬菜(如豆類、西藍花、白菜等),這些食物都可能會加重腸易激綜合征的症狀。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症狀,還是及早去醫院就診,看看到底是什麼問題造成了腹瀉,為了保證營養狀況,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解痙、止瀉類藥物進行止瀉。
(本文經過百科名醫醫學團隊及專家審核)
參考資料:
-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 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 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王辰,王建安.内科學:上冊.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