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
更新时间:2025-01-16 08:13:51

現下減肥是個熱門話題,其中尤其以女子減肥為最熱話題,網上流行的“反手摸肚臍”的細腰動作,“A4腰”“小蠻腰”等細腰的熱詞就是明證,女子以瘦為美,是當下較公認的一種審美趨勢,網上有對照國内與國外女生健身的圖片,國外女子健身以健壯為美,國内女子健身以纖瘦為美,這當然是東西方審美的差異,中國人對女子的審美是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現在中國的女子以瘦為美,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靈王,有意思的是,楚靈王喜歡的細腰,卻是男子的細腰,并不指女人的細腰,現在我們所謂的“小蠻腰”,最初指的也并非女人的腰肢。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楚王好細腰小蠻腰)1

(A4腰)

楚靈王是什麼樣的一個君主我們不讨論了,無外乎昏庸無道之類,我們隻說《墨子》中記載的一段故事:“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讀作jī)年,朝有黧黑 ( 黧讀作lí)之色。翻譯成白話,大意就是: 過去楚靈王喜歡男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們,都惟恐自己腰肥而失去寵信,因此不敢多吃飯,每天都隻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 。每天早上起床後整裝上朝時先屏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着牆壁站起來。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滿朝文武的官員臉色都是黑黃黑黃(營養不良)了。楚地,當時在中國地理概念上,還被中原人認為是蠻夷之地,因此,就有了“小蠻腰”的說法。當然,也有傳說中楚靈王曾經建了一個“細腰宮”的故事,那已經是《東周列國志》之類的小說中的故事,有演繹的成分了。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楚王好細腰小蠻腰)2

(連環畫中的楚靈王好細腰)

世上的事,向來是“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由于楚靈王的喜好,不僅朝臣們細腰邀寵,這條審美标準很快風靡一時,成了滿城年輕女子的共同追求目标,她們心甘情願地為了變成細腰而節食,目的很清楚,當然是為了能在楚靈王面前輕歌曼舞,獲得楚王的寵幸和垂青,宮中女子當然也必然受這種标準的影響。于是“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成了典故(實際上出自漢無名氏的一首詩:“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吳王喜歡劍客,所以百姓們身上就傷痕累累,楚王喜歡細腰,于是宮中的女子多因為節食而餓死。《後漢書》、《資治通鑒》裡引用過這個典故)這個典故漸漸流傳,就成了楚王喜歡細腰的女子,這實在是冤枉了這個德行不怎麼樣的君王。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楚王好細腰小蠻腰)3

(與楚王好細腰有關的文藝作品)

曆史上為楚王細腰寫詩的當然不僅隻是漢代人,還有唐代人,其中李商隐就寫過一首詩,詩題叫《夢澤》,全詩如下: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夢澤,指的是現在湖南北部長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一片湖澤地區,這裡在春秋時期,屬楚國屬地,大概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時候,李商隐從長安去桂林,路過這裡,看到這裡的荒涼景象,于是寫了這一首詩。

這首詩,隻要理解了楚王好細腰這個典故就不難讀懂,大意就是:悲風蕭瑟,不停地吹拂着夢澤這裡衰枯将死的白茅草,楚靈王的荒淫無道葬送滿城女子如花似玉的嬌娆。(宮中女子)誰也不知道能為楚王獻舞的有多少?她們費盡心機忍饑挨餓就為了擁有纖細的腰肢!詩人将上述楚王典故中“禍害”範圍由“宮中”擴大到了“滿城”,從“多餓死”,擴展到了“葬盡”,雖然楚靈王最後是被百姓們造反逼逃宮外,吊死在郊野了,但他禍害國家使國力大減是肯定的。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楚王好細腰小蠻腰)4

(白茅)

李商隐走到夢澤這個地方,看着茫茫的荒野,極目所見,隻見連天的白茅,野外的冷風,吹動白茅,發出蕭蕭的悲涼之聲,于是詩人想到了楚靈王,但他用典并沒有把主視角放在楚靈王身上,而是把視角轉到了那些力争細腰女子身上,替他們惋惜,替他們不值。你們想盡一切辦法餓瘦自己的腰身,真正能在君王面前歌舞的能有幾個呢?即便能在君王面前歌舞,那短暫的盛世紅顔最終不都要變成冢中的累累白骨。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楚王好細腰小蠻腰)5

(楚王“細腰宮”遺址)

現在流行清廷宮廷戲,《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劇中的後宮女子們,為了争得皇帝的寵愛,又何止束腰、節食減肥那麼簡單,他們為了争寵,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因為一旦獲寵,就意味着榮華富貴,甚至意味着福澤滿門,因此,當他們在争寵路上因為各種原因殒命香消時,我們感到的除了可悲呆可歎外,當然也能覺出他們的可憐可惜,甚至感到他們的可恨。但這就是人生。

楚王好細腰曆史講述的是誰(楚王好細腰小蠻腰)6

(《延禧攻略》劇照)

人們讀這首詩,從詩人所揭示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生活現象,可以聯想到很多風靡一時的流行現象(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好),并進而去思考,去揭示它們的本質,這是有典型意義以及普遍意義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說李商隐寫這首詩時,其實是想的自己,比如清代的姚培廉就在《李義山詩集箋注》裡說:“普天下揣摩逢世,才人讀此,同聲一哭矣。”遇到什麼樣的時代這件事,實在不是才子士人能選擇的,遇到君主不明而感到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李商隐寫此詩的目的在于借史諷世,其實是把主題理解窄了。清代的紀曉岚一方面認為“滿城嬌”三字太鄙,一方面也贊賞李商隐寫這首詩“繁華易盡,卻從當日希寵者一邊落筆,便不落吊古窠臼。”也就是說,這不是一首簡單的“吊古”詩,這種評價是中肯及準确的。

(【唐詩閑讀】之123,圖片源自網絡)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