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韬略 程錦
從口味、标準再到質量衛生、智能化生産,北派的甜辣條和南派的鹹辣條,20年恩怨不休,也沒争出個所以然。
但在資本市場,衛龍搶先一步。
5月12日,衛龍美食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衛龍每年賣出100億包辣條,年入30億,估值700億元。
與衛龍被并稱為南玉峰北衛龍的玉峰辣條,營收是衛龍的幾分之一。衛龍的市占率為5.7%,是第二名的2.8倍。短期看,衛龍赢了。
曾經衛龍玉峰還是雙分天下,為何20年後差距越來越大?
辣條行業有個冷知識:
在全國上千家辣條企業中,由平江人創辦的占比高達90%以上;全國99%以上的面筋經營者,都是平江籍。
1998年,一場特大洪水把平江縣人民的希望沖沒,大豆價格瘋漲,當地的醬幹作坊的三位老師傅,及時研發出了一種用面筋做成的東西代替醬幹,也就是以後人盡皆知的辣條。
但平江主産大米,缺少作為原材料的面粉,不少平江人開始往外搜尋機會,其中就有衛龍的創始人劉衛平。
1998年,平江人劉衛平一路向北到漯河,在漯河鐵東開發區開了一家食品加工廠,取名平平食品加工廠,生産辣條,注冊“衛龍”商标,口味上大作改良,在南方主打“麻辣”之外,做出了主打“甜辣味”的第一代“辣條”。
2000年,退伍回家的平江人張玉東,在湖南省創辦玉峰食品。自此鬥争的種子慢慢埋下。
首先是口味之争,從創立伊始,湖南的辣條企業強調自己是“正宗辣條”,而以衛龍為首的河南辣條,則開辟“甜辣”口味,搶占北方市場,不少人也以為衛龍才是“第一代”辣條。
正宗的辣條口味,到底是麻辣還是甜辣,曆來衆說紛纭。說到底還是地域、飲食習慣的差異,不過這也側面反映了一個現實:
各類辣條立足于當地口味,各自偏安一隅。南玉峰、北衛龍的辣條江湖格局,從那時起漸成雛形。
第二場戰争則是标準之争,第一份地方标準是2007年河南制定的。河南将辣條歸入調味面制食品,主要參考食品添加國标中的“糕點類”“膨化食品類”的規定。
湖南則把辣條劃入擠壓糕點類食品。湖南省的标準是“湘味面粉熟食”,主要參考食品添加國标中“中式糕點”的規定。
湖南後面還分别在2009年、2012年以及2017年進行了3次修訂,針對的基本是色素和防腐劑的使用種類和範圍。
在标準統一之前,辣條行業整體也在蠻荒發展。
因為看到辣條實在太賺錢了,短期内湧起幾千家辣條廠家,各種中小廠家甚至偷偷做不合格産品,濫用添加劑,在口味不變的同時降低成本,生産環境也是髒亂差。
不時有負面新聞曝出,2005年,各大媒體報道辣條廠家違規添加“黴克星”化工用消毒劑。
最終,引來了監管部門的重拳治理,2007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将平江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辣條生産企業一度從從2000家銳減到500家,行業一波大洗牌到來。
覆巢之下無完卵,衛龍也受到了打擊。
2016年11月24日,甯夏食藥監局官網發布抽檢信息,标稱生産企業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衛龍”調味面制品因檢出甜蜜素,被列為不合格産品。
但因為地方标準不同,這次抽檢結果也成了“烏龍”。
按照甯夏的地方标準,辣條為方便食品,不得添加甜蜜素,衛龍便不合格。
但依據河南省地方标準,辣條執行糕點類标準,允許限量添加甜蜜素,衛龍就又沒問題。
類似的争議,還有2018年9月,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其中衛龍等多款産品。因含有“山梨酸及其鉀鹽”(防腐劑)和“脫氫乙酸”(防腐劑),被判定為不合格産品。
但衛龍食品卻站出來回應,其産品是按照生産地河南省的标準生産的,産品完全沒問題。
自己定标準,就意味着添加劑、防腐劑等含量可以很高,健不健康隻有企業自己知道。
終于,為了杜絕這種“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行為,在2019年,國家明确下發公告,統一将辣條歸為“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管理,對添加劑、油鹽含量等提出更嚴要求,要求企業在2020年1月31日前整改到位。
對衛龍玉峰來說,意味着長達數年的标準之争落下帷幕,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則意味着新的開始。
大家都要乖乖按照統一标準生産。行業競争來到了食品質量安全的比拼,開啟标準戰争後的“高端之争”,這也算是回歸行業初心。
衛龍開始建立标準車間工廠,升級供應鍊,引進幹淨整潔的自動化機器生産線,還邀請了網紅張全蛋來直播參觀車間,做足了架勢。
此外,在營銷上衛龍也是連出奇招,2015年,劉衛平将辣條包裝成為高大上“奢侈品”、推出辣條發布會,扭轉人們對辣條不衛生、廉價的刻闆印象,也讓衛龍一炮走紅。
玉峰集團同樣不甘落後,在 2013年花了3000多萬,建了10萬級的GMP潔淨車間。
又在2016年,砍掉2個多億銷售額的“一塊錢”辣條,當年玉峰銷售額是5億,此舉相當于銷售額直接少了一半,有人認為他們瘋了。
對此,張玉東回了一句話:
“不能老是工廠思維,看外面市場賣得好就有點頭腦發熱。”
玉峰還是繼續聚焦麻辣王子升級,投入超1億元整合産品線,一門心思要往高端化轉型,希望研制出一款0添加劑的辣條。
其他廠家也紛紛升級産品和車間。在平江縣的市監局的引導下,有12家辣條廠投資 1300萬做潔淨車間改造,還有52家辣條廠投入3000萬進行生産設備改造。
事實上,這種轉型還是順應時代的,畢竟在最新的監管标準下,國家對辣條添加劑的要求趨嚴,健康辣條才是主流。
20年前,口味之争尚未有定論,20年後的現在,這場高端之戰也絕不認輸。
如今,辣條企業又把眼光投向了資本市場。
今年5月衛龍美食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若IPO順利,衛龍算是再次創造了“第一名”:領先成為辣條第一股。
而玉峰創始人張玉東,面對昔日老對手衛龍上市,也不忘強調“劉衛平是從湖南平江走出去的”。
南北辣條的鬥争還未結束。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辣條産業發展态勢及投資盈利分析報告》,2019年辣條行業市場規模為65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59%,估計到2026年中國辣條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49億元,可見辣條行業還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衛龍如此重視産能,可能還是因為南方的對手很強。
“麻辣王子”行政副總裁李滿良曾經說過:
“約3000平方米面積的辣條車間,一天的産值有60萬元,生産供不應求。辣條從來不愁銷。”
從創立至今,辣條這個市場一直是大而分散,行業前五名企業市場占有率合計僅有10.7%,即使是衛龍,也難以吃下整個蛋糕,目前6%的市場份額顯然還未達到天花闆。
有了資本加持下,辣條未來之戰會落在何處?南方還能出現下一個“衛龍”嗎?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