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10月24日)就是霜降啦!
有小夥伴可能覺得
怎麼剛剛有些涼意
秋天就過完了?!!
沒錯!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
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
也意味着冬天的開始
雖然氣溫并沒有深秋的感覺
但秋天的尾巴大家都已經摸到了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我們可要利用這個時節好好進補
下面,一起來聽聽專家說法吧!
《黃帝内經》指出,秋季三個月是從容平定的季節,天氣漸寒,地氣清肅,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為陰盛的關鍵時期,自然界的陽氣已由疏洩趨向收斂。
人們應早睡早起,可以雞的作息為标準。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因為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的過渡。精神必須安靜,不急不躁,使秋天肅殺之氣得以平和。這樣才能适應秋氣,調養好“收”氣。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反之,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故逆秋氣,則太陰之令不收、而肺熱葉焦,為脹滿也”。這就不難解釋“秋季易傷肺”的道理了。
補為平補,以滋陰潤燥為主
據佛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劉繼洪主任醫師介紹,所謂“補冬不如補霜降”應以平補為宜,幹燥的氣候特别容易傷肺,這時要多吃滋陰潤肺蔬果和食物,如梨、蘋果、橄榄、白果等就很合适。
“春天吃花,秋天吃果”,山藥、蓮藕、山芋、白薯、荸荠等都是這個時節适宜吃的食物,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白蘿蔔等藥食同源之滋陰潤燥的食物。
随着一陣陣冷空氣的來襲,霜降時節,亦容易受到寒邪侵入,這時應少吃寒涼的食物,如海魚、蝦、各種冷飲等,以免損傷肺胃之氣,引發疾病。可以通過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進補,如龜闆膠、阿膠膏、鹿胎膠、老鴨、羊肉等食物就是很好的選擇。注意的是,此時進補還不宜大辛大熱,最好可以根據體質來辨證調理。
适時添衣,加強鍛煉
季節過渡,氣溫變化大。劉繼洪表示,市民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有哮喘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适時增減衣服,早晚減少外出,盡量避免受冷空氣侵襲,外出時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對呼吸道的刺激。此外,還需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
适時有度的體育鍛煉,可增強抗病能力,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劉繼洪建議,市民可選擇瑜伽、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廣播操、慢跑、散步等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霜降前後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高峰,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另一方面,由于霜降過後氣溫下降較為迅速,容易刺激腸胃道、心腦血管從而引起腸胃不适、高血壓及腦血管意外的發作。因此上述病人都要特别注意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
最後,給大家推薦三款時令食療
一起抓住秋天養生的尾巴
1
四果炖雞湯
【材料】
蘋果、雪梨、小木瓜(半生熟)各一隻,幹無花果、猴頭菇各25克,光雞1隻,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
将水果洗淨、去皮、切塊;光雞和瘦肉洗淨并切塊;五花果和猴頭菇洗淨。将所有東西和生姜一同放進炖盅,加入清水約8碗量,隔水炖兩個半小時,食用時調入适量食鹽即可。
【功效】
蘋果健脾消食,雪梨清熱生津,幹無花果潤腸利咽,木瓜和胃去濕,猴頭菇養胃。合用能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為秋燥時的家庭養生佳湯。此湯營養豐富,清潤鮮美,但陽虛者要慎食。
2
山藥甜湯圓
【材料】
山藥150克、糯米粉250克、紅糖150克
【做法】
将山藥削皮,搗碎為粉末,盛以盤子,隔水蒸熟之後拌入紅糖,作為湯圓餡。糯米粉加熱水搓成粉團,用山藥餡捏成一個個湯圓,放入鍋中以清水煮熟即可。
【功效】
此甜品健脾補腎,男女老少皆宜,尤其适用于腎精虧損、脾虛少食等人群。不過,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
3
百合核桃粥
【材料】
鮮百合30克、核桃三顆、粳米35克、糯米15克
【做法】
将粳米和糯米洗淨,加400克清水,入鍋煮沸。鮮百合掰開,核桃去殼,拌入粥中,不時攪拌。
【功效】
鮮百合有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的作用,而核桃能補腎、溫肺、潤腸,此粥溫和潤燥,尤其适合在秋冬時節享用。
本文指導專家:劉繼洪
劉繼洪,佛山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針灸醫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内科、針灸耳穴及治未病臨床與科研工作,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亞健康、體質偏頗、肥胖症、超重、消瘦、痤瘡等内分泌病症及失眠、痛痹症等雜病雜症。在保健調養門診提供個體化亞健康調理、體質辨識、美容減肥、耳穴腹針、身心調理等特色服務。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