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明确地說過關于孫媳婦的标準:“模樣好,脾氣合得來,從小一起長大的”,鐵定是黛玉。賈母對寶玉的溺愛甚至不需要他去讀書考取功名,更不會在婚配的事情上拗寶玉的意。寶钗的目标是進宮待選才人,薛姨媽的期望是憑借女兒成為皇親國戚,那麼這期望能實現嗎?
書中說薛家是“紫薇舍人”之後,舍人,是官職,從周朝就有,負責内務府的事務,宋朝以前還能議政,紫薇指皇帝,也有指太子,反正是皇上的意思。總之,這個官職是給内務府官方采買有關的。看似寶钗出身也沾“士”,可是和黛玉差距很大。因為紫薇舍人是明清時期中書省的美稱,清朝把中書省早廢了,曹公特地美化為“紫薇”,就像咱們說“前朝”一樣,有過,但已不算數了。
廢中書省後,薛家後來一直和宮裡做生意,就像《大宅門》裡百草廳一樣,白姥爺死了,他們就是“士農工商”中最末的商。不過此商非彼商,不僅富可敵國,還官商相連,因為薛姨媽的姐姐是王夫人,兄弟是正二品王子騰,雖然不算寶钗的直系出身,但也是社會資本。沒有官職,薛家的社會地位隻是有錢,從薛蟠打死人薛姨媽吓哭了就能看出來,而鳳姐家是“官”,才說得出“我最不怕的就是打官司”的話,賈琏也說“先前告咱們謀反都不怕”的話。
跟薛寶钗身份比起來,當然是黛玉更加高潔、純淨,從出身上講,黛玉父親當朝大員,鐘鼎詩書之家,是無愧的侯門千金。寶钗的父親是金陵商人,縱然有錢,但古代的等級是“士農工商”,社會地位與黛玉天壤之别。黛玉6歲進賈府,從一個侯門直接進去另一個侯門,與世隔絕。而寶钗15歲進賈府,之前随着母親打理生意,世俗百态盡知,是個社會人。黛玉唯一吃虧的是,沒有父母身邊訓導,不谙世事,有時不會說話,但本性沒有污染。
有句成語“侯門如海”,黛玉父親“林如海”;四世列侯、一世科舉高中,林家百年宦門;賈門無一人科舉出身,而林如海高中探花郎,暗示黛玉才華比仙的由來和文人精神的出處;巡鹽禦史位雖七品,但鹽是古代國家命脈,不僅是肥缺也是要職,黛玉出身還是高貴;賈母最寵之女賈敏嫁與林家,再次點明林家之“鐘鼎詩書世家”的顯赫門第。但是,林家人丁稀疏、氣數将近,也在暗示黛玉的六親無靠、最終孤苦凋零。
從金玉之說上,也能看出作者對黛玉和寶钗的态度。玉,從上古以來就是華夏文明對“高潔、氣節、有信、文人風骨”的代表。玉一旦被雕琢,除非打碎,很難再改變,有信有氣節,是黛玉;而金則不然,金雖然貴重,但是貨币,是交易,融化後可以千變萬化、随方就圓,是寶钗。玉外表堅硬,本質卻溫潤,賦予了人文精神,如黛玉;金雖軟,但冰冷,錢的價值也是既美好又無情,如寶钗。金玉都好,黛玉和寶钗都有教養,隻是一個精神、一個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