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說:此前,我們分享了一位遊戲策劃師的故事,他說“一個現實,商業化的網絡遊戲,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無力與專業的遊戲設計對抗的家長,常常頭痛于孩子沉迷遊戲。為了防止孩子“沉迷遊戲”,遊戲、社交平台推出了針對未成年人的“防沉迷”工具。這些措施, 真的有用嗎?請跟着團長來了解一下。
這兩天,一則【13歲男孩玩“吃雞”墜樓身亡 家長:要起訴遊戲公司】的新聞引起關注。
現實中,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關于孩子沉迷網絡遊戲的話題從未停止過。比如下面這位家長的經曆:
“防不勝防。”最近幾天,周女士的心又揪起了。
在剛剛結束的這個暑假,她每天都在為9歲女兒豆豆耍遊戲、刷抖音操心。眼看開學可以松一口氣,結果把豆豆從姥姥家接回來的她,卻發現豆豆又掌握了很多遊戲的新玩法,刷抖音視頻的時間也增加了。
周女士很無奈,老家很多小孩對各種電子産品輕車熟路,家長們也并不知道怎樣解決。豆豆每回一次老家,朋友們就會推薦她很多“新玩法”。
和豆豆一樣,記者詢問多名青少年,他們均表示要緊事做完後,遊戲就成了最有吸引力的事物,空閑時間越多,玩的時間就越多。如果沒有其它的消遣方式,就“一上午都在耍遊戲、刷抖音。”
網絡平台的防沉迷功能,好用嗎?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多款遊戲娛樂軟件都宣布,自己設置了防沉迷功能。
騰訊的成長守護平台,宣稱覆蓋了其旗下超過200款遊戲産品,家長均可以通過平台對未成年人子女的相應遊戲行為進行管理。
例如,“王者榮耀”在開啟健康系統後,限制“12周歲及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12周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
抖音平台開通未成年人保護工具的時間鎖功能後,單日使用時長超過2小時,則需要輸入密碼才能繼續使用。
理論上,在家長使用了防沉迷功能、孩子沒有試圖破解的前提下,青少年一上午都在玩一款遊戲或刷抖音的情況并不會出現。但首先一個問題在于,家長知道這些功能的存在嗎?
媒體随機采訪的8名家長中,有5名家長表示并不知道防沉迷工具。未成年子女有較嚴重沉迷現象的2名家長,均未聽說過防沉迷工具。
這個結果并不意外,因為團長在測試的時候發現,這些功能的入口并不是很“顯眼”。比如騰訊的“成長守護平台”是在其官方公衆平台注冊使用,再比如要找到抖音的“未成年人保護工具”,需要在APP中依次點擊【我】-【設置】(右上角的三小點)-【未成年人保護工具】三個步驟。
“三個小點放在那麼邊緣的位置,很難一眼看到。即使看到了,我也并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周女士在為女兒開啟保護工具時,花了好幾分鐘才找到入口。
而這些操作的前提是,你知道平台有這項功能。然而在這些app中,并沒有防沉迷工具的相關提示。
家長們認為,平常并不會主動關注商家的官方賬号等,要想提升家長對工具的知曉率,應該在遊戲打開界面的顯著位置對工及其使用方法進行介紹。“而最有效的方法,是不管父母如何,遊戲開發商都能準确對未成年用戶的遊戲行為進行判斷。”
破解“防沉迷”,孩子比家長懂得多
即使開啟了未成年人保護工具,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在抖音中開啟未成年人保護工具中的青少年模式後,團長仍然刷到了衣着暴露女子泳池戲水的視頻。
1名使用了遊戲防沉迷功能的家長表示,防沉迷系統确實有一定效果。但未成年用戶仍舊可以通過其它方式,非常便捷地解除自己受到的限制。
團長搜索發現,有很多專門幫人解防沉迷的QQ群。團長随機進群了解後,發現有的是自助操作平台,有的是人工對接,價格在25-50左右。而這些“業務”在某寶、某吧等平台也并不少見。
除了通過這些渠道外,利用技術手段如将未成年人身份信息修改為成年人信息也是破解系統一大手段,大量“技術貼”教程充斥網上。在各種“錦囊妙計”之下,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
好奇孩子們是怎麼做到的?團長找到了網上關天防沉迷系統的破解方法,可謂是“有針對性,各各擊破”。
1.針對“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錄時長”“強化實名認證體系”,破解方法至少有4種:
■ “随便上網找個身份證,又可以去開黑了”
■ 盜用或借用成年人信息注冊屢試不爽
■ 網上出現針對未成年人售賣賬号及身份信息的店鋪及交易平台
■ 通過技術手段把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改為成年人
2.針對“一鍵禁玩”,他們是這麼幹的:
■ 注冊小号繞過家長
■ 經測試,防沉迷工具的部分功能實際使用時經常無效
孩子為何沉迷網絡遊戲?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正式将遊戲上瘾(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WHO表示遊戲成瘾的症狀包括:
-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
- 越來越經常将電玩置于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網絡遊戲為什麼會如此吸引孩子?家長隻有了解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遊戲有很強的回應性,可以滿足孩子的内心渴望
幾乎所有的遊戲,哪怕是低齡遊戲,都有很強的回應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總是有反應的。比如說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兒玩湯姆貓,他不管跟這個遊戲講什麼,這個遊戲永遠都是會去重複他和回應他。
這種狀态,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渴望的狀态,如果他在自己的家中得不到這種感覺,遊戲恰恰能滿足他。
2.孩子可以在遊戲中體驗掌控感和控制感
在遊戲中,隻要你練級練得厲害,裝備買得強,組的戰隊厲害,你始終是有辦法去讓自己體驗到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3.孩子在遊戲中得到成就感,以彌補現實的失落
成就感是指,練級練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關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說你把一個人物養成到某個階段了,這一種成就感可能是對一些孩子來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少得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會看到一些,就是在學校裡面成績平平,沒有什麼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戀遊戲的。
4.孩子在遊戲中找到歸屬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劑
現在人網絡遊戲大都帶有社交屬性,它能幫助你和一群非常認同共同一個東西的人走到一起。很多玩家通過這種虛拟的聯結,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劑。
5.孩子在遊戲中釋放現實中壓抑的攻擊性
孩子通過遊戲,釋放了很多對于比如說社會的一些不滿,這種不滿包括了對家庭,對學校這種。
6.遊戲是一種低成本的自娛自樂
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很多錢,很多時候遊戲在金錢這部分,它的入門的門檻很低。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很吸引的一點:我不需要從爸媽這裡要太多的錢,我就能讓自己很開心。
家長怎麼辦?抱怨之外要行動
“我們平時經常帶兒子參加戶外活動、體育活動和才藝學習。”有家長坦言,并沒有限制兒子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遊戲,但兒子也并不沉迷,玩得最長的一次也沒超過1小時。在她眼裡,家長的陪伴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現實世界比虛拟世界精彩,喊他耍遊戲他也不得耍撒!”
媒體調查發現,讓孩子不沉迷電子産品,家長使用的辦法不是一刀切的“堵”,而是有所引導的“疏”。他們認為最有效的防沉迷辦法為“制定規則”“習慣培養”“家長陪伴”“培養更多興趣愛好”等,而這些方法均需要由家長來執行。
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幫孩子戒除遊戲瘾的權威方法,但說到如何預防孩子遊戲成瘾,北美的兒童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有一些很好的建議,供家長參考:
✔ 明确規定何時、何地可以玩什麼樣的遊戲,并認真執行;
✔ 限定遊戲時間,專家的建議是隻允許周末和節假日玩,平時不能玩,另外,午夜12點之前必須關閉遊戲;
✔ 十歲前每次玩遊戲不超過半小時,十歲後每次不超過一小時,在孩子身邊放上鬧鐘定時,并在到時間之前十分鐘、五分鐘提醒;
✔ 限制每周遊戲總時長,建議不超過15小時;
✔ 明确規定玩遊戲之前必須完成的學業、家務、體育運動、社交活動等現實生活任務;
✔ 豐富孩子業餘生活,多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集體活動;
✔ 家長自己要杜絕網瘾、遊戲瘾,為孩子做好榜樣。
文丨阿麼
綜合自成都商報TMT發布 中國教育報 閱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