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地說,我不是特别喜歡孩子,尤其那種鬧騰、愛哭的娃,為啥?不讓人消停呗,我這個人喜歡肅靜。
那你要問了,自家娃哭鬧,總不能扔了吧。哈哈,親生的,沒辦法,萬能的方法必須有,那就是一個字——忍。不過,作為一個親媽,還自稱喜歡孩子教育的智慧母親,妙招也得有。
女兒小的時候,經常受到表妹欺負,總會第一時間跑到我跟前哭訴:“媽媽,妹妹又搶我的玩具了,奶奶說我是姐姐,要讓着妹妹,可這是妹妹的錯。嗚嗚......”
遭遇到這種情況最讓人頭疼,對于奶奶來說,肯定是最心疼孫女的,可顧及自己女兒的面子,表面上還要做出袒護外孫女的動作來。
對于我來說,兩個孩子僅差一歲半,都是小屁孩一個,如果把問題當作問題,那就真地變成了問題。小孩子一會兒貓臉兒一會兒狗臉兒的,大人若摻和進去,反倒小事兒會變成大事兒。
“哦,妹妹搶你的玩具,讓你不開心是嗎?”處理事情之前先處理心情,建立同理心很重要。
“恩。”
“你認為是妹妹的錯,可奶奶還要你讓着妹妹,這讓你感覺很委屈是嗎?”看到孩子的情緒,不否定、不評判。
“是的。”小家夥邊說還邊抹眼淚,我給她一個擁抱,讓她知道媽媽永遠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可是,你自己在這裡哭,妹妹和奶奶不知道具體情況呀,她們也不知道你的心情不美麗。”我循序漸進引導啟發她怎樣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要不要用語言表達出來呢?讓妹妹知道你生氣了,讓奶奶看到你很委屈。”
“我要告訴妹妹,這個玩具是我的,她要玩得給我說一聲,我同意了才可以。”在我的引導幫助之下,她自己也想到了具體該怎麼做。
她擦幹眼淚,跑了出去,很快就又回來了:“媽媽,我找姑姑了,姑姑說她會批評妹妹的,我也給奶奶說了,妹妹做錯事時,不能是我讓她,得是她讓我。”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樣子呢。
“恩,不錯,媽媽就知道我的聰明寶貝丫準能想到好辦法。”及時鼓勵點贊,讓孩子得到支持、更有信心。
“我還告訴妹妹,她搶我的東西我很生氣,如果再這樣做的話,就不和她做好朋友了。”不錯,說明自己的底線,讓對方也懂得邊界感。
“無論是你還是妹妹,拿别人的東西之前一定要征得别人同意,否則就是不禮貌的表現。你和妹妹長得那麼漂亮,一定會懂禮貌的,是嗎?”她狠狠地點點頭,借機也培養了她們講規則、懂禮貌。
“妹妹,咱們一起玩積木吧。”孩子的情緒來得也快,去得也快。若把每次出現問題,都當作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機,既能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避免了家長對孩子過多批評指責,影響了親子關系。
總結一下,簡單幾條:
1.建立同理心。
操作要點:
不指責、不評判、不否定,了解事情更多真相,同時接納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力量,父母是值得信任的。遇事他才願意第一時間與我們分享。
2.看到情緒背後的需求。
操作要點:
情緒沒有好壞,應對情緒才是關鍵,看到孩子負面情緒背後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每個人都希望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在父母能力範圍内滿足孩子的需求。
3.引導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操作要點:
把問題當作教育孩子的契機,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維護良好的親子關系。
孩子雖小,隻要家長引導到位,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點都不次于我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