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中國藝術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描繪了北宋繁華盛世面貌的900多年前誕生的作品,一直以來都吸引着人們的眼光。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這本16開大的《清明上河圖》,不同于往常衆多分析此畫作的書籍,記錄了藝術史專家曹星原老師從新的角度對畫作進行新穎而全面的分析和科普,以及由此延展開的對中國經典美術作品及曆史的專業鑒賞。
最别出心裁的是,這本書并不隻是一本書,而是仿照古畫長卷裝裱,采用了大開本的畫幅設計,超長的拉頁,雙面印刷。
一面将整幅《清明上河圖》和後人的跋文書法作品複刻出來,拉開可原版呈現,進行鑒賞,又可折疊起來做收藏。
另一面将畫作細化分割到每一小部分來進行分析,逐幀講解科普,讓我們看到每一個獨立的場景的細節之處,每一座建築、每一株植物、每一隻動物、每一個人物、每一件器物、每一艘船隻……都有何特别之處,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風俗和特色。可以說是全景式的鑒賞。
二十多年來,曹星原老師對《清明上河圖》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個新解讀:《清明上河圖》表現的并不是清明盛世的描繪,而是盛世危機的應對。
這一論斷讓我想起了另一部記錄和描繪北宋盛世繁華的文學作品《東京夢華錄》,其作者孟元老也正是在北宋城破數年後為了懷念汴京的繁華盛世而寫下這冊作品。
《清明上河圖》畫作全卷長528.4厘米,高25.2厘米。整幅畫面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從樹林濕地到汴河,再從汴河入城,最後是開封城的一角。
畫中繪有1643個不同社會階層和特色的人物、208隻不同類别的動物,無數的宋代特色街景建築、街市物件。
比如有進城的駝隊和馬隊、村外的村莊茅舍、街上的小販、路邊的行人、河岸上的各色店鋪、一隻隻船舶、各艘船上的人物場景……龐大繁雜卻細緻靈動,每一幀都充滿了故事感。
畫面上的各場景之間過渡自然,畫面和諧,精美宏大,展現了北宋繁華盛世具有代表性的鮮活一面,正是一幅畫作版的“東京夢華錄”。
畫作以稍高于視平線的傾斜散點透視法展現,使我們可以近距離地俯瞰這個活靈活現的北宋繁華街景,裡面的所有人物、動物都活了過來。我們仿佛身處其中,看到近一千年前的這個盛世中繁華而又平常的一天。
畫中呈現的一個個細膩寫實的人物和場景,就像我們現代人拿着手機在街上随手拍,被定格在鏡頭裡,每一幀、每一個瞬間都各具特色,講述着不同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可以說張擇端是一個真正的“抓拍大師”。
每每看到這幅畫,我都要驚歎于作者張擇端細膩紮實的畫功和細微入著的觀察力。他在創作這幅作品的過程中經曆過什麼,有什麼感受想法,我們不得而知,史料中也未見有太多詳細的文字記錄,其所描述的場景時節也沒有定論。後人隻能從畫面筆觸去觀察和感受作者的創作心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
曹老師指出,《清明上河圖》所用的線條特别值得注意,它們不是粗細近似的勾勒,而是根據物象的形态、遠近、材料、質地的變化而變化的線條。這也可見張擇端的筆下功力之神妙深厚。
都說“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在曹星原老師細緻的專業分析講解下,我們不隻是外行看熱鬧一般來看這幅驚世畫作然後驚歎一下,而是深入到其内部細節之處去細細鑒賞,并看到它背後的曆史背景故事。它的偉大之處也越來越讓我感歎,值得珍藏一隅,長久地去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