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突襲,來得快,但是去得卻慢,到目前,方方面面的影響還在不斷蔓延着。
對汽車行業來說,疫情使得人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下降,汽車作為典型的非剛需大宗産品,其決策周期不斷被延長,讓汽車銷量呈斷崖式下跌。
汽車銷售市場一片“哀鴻遍野”,讓跌到了漩渦中心的4S店已經重點“精耕細作”售後市場這個盈利渠道。
如最近熱議的各大合資品牌紛紛下調保養價格,一台帕薩特小保養含工時費僅有499元,已經與綜合修理廠的價格相差無幾。當價格持平,4S店的品牌影響力對車主将極具吸引力。
重慶一家修理廠的老闆唐勇表示,其中,主流的汽車品牌的4S售後服務更容易受到車主們的信任;國産汽車品牌的4S售後服務生存條件顯得比較複雜。
唐勇除了經營一家綜合修理廠外,還有兩家4S店售後,一家是奇瑞,另一家為合資品牌。“光靠奇瑞售後的保養維修量,根本沒法存活,所以别的品牌的汽車,我們都修。”
奇瑞4S店售後變成了綜合汽修,平均每月進場台次為700台,年産值達到了600萬。唐勇認為,如果4S店售後都進行跨品牌維修,将對周圍的綜合修理廠造成巨大的威脅。
01、綜合修理廠的“流量焦慮”綜合修理廠一般基于多年的經營,沉澱了一大批忠實的老客戶,客情關系相當“瓷實”。如果維修技術過硬的話,更是能迅速積累起修理廠和客戶之間的信任感。
一家威獅輪胎門店的老闆告訴AC汽車,他曾經在汽配城工作10年,大多數客戶都是熟悉型或者依賴型客戶,但是當這些忠誠的老客戶一旦換了新車,流失率會達到99%,讓人很無奈。
而其中的原因,也頗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意味。
與現在依賴互聯網引流的連鎖門店、以品牌背書和保險公司站台的4S店售後相比,綜合修理廠的引流渠道的“戰鬥力”也顯得十分孱弱。
老客戶轉介紹率不足;線上引流成本太高;與當地電台、銀行或者三大運營商合作導流,轉化率又低;甚至抱上保險公司的“大腿”,也不見得就有盈利空間。
相比之下,唐勇的修理廠擁有優渥的資源。
第一,作為重慶地區的人保定損中心,其修理廠充分利用保險資源,一方面通過保險公司的推送獲取精準客流,另一方面以保險外呼團隊輻射周邊三公裡的車主,贈送洗車、保養、内飾空調清洗等項目,進店率達到90%。
第二,以配件價格透明且優惠的優勢與網約車合作。
第三,定制了一套SAAS管理系統,設定會員制和消費積分制進行鎖客和留客。
唐勇表示,綜合修理廠最關鍵的地方還是要先找到客戶,然後進行服務體驗進行轉化和留存,支撐修理廠的長期發展。
但上海一家單店老闆表示,比如保險公司和SAAS系統管理,并不是所有的修理廠都具備這種實力。而且大多數以養家糊口的綜合修理廠,僅網約車的結算周期就足以将其拖跨。
再加上4S店放下身段,以降價保養将脫保的客戶重新拉回,對以服務3年以上車輛的綜合修理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或許是大多數綜合修理廠已經面臨的尴尬處境。如果此時4S店售後向所有車型開放,綜合修理廠還能活下去嗎?
02、4S店售後跨品牌維修的可能性4S店售後跨品牌維修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早在2008年,已經有媒體注意到,上海某集團下屬品牌4S店由于店面搬遷,允許并建議客戶去該集團下屬其他品牌的4S店進行維修保養。
AC汽車以消費者的身份緻電一家位于浦東的比亞迪4S店,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是不涉及配件上的保養、維修,其4S店售後可以進行服務。
上海寶山區的一家本田4S也表示,受限于配件供應,原則上不會保養或維修其他品牌的車輛,但實際上是允許别的品牌進店服務。
也有一位在大衆4S店工作多年的員工表示,大衆主機廠不允許,監管力度卻并不嚴厲。但如果形成了一定規模,處罰不可謂不重——直接取消4S店授權。
抛開主機廠的幹涉,唐勇認為,4S店在售後跨品牌維修上,相較于綜合修理廠而言,有着衆多的優勢。
第一,車主對4S店售後維修的認可度較高,特别是不太懂車的新一代車主,為圖省事,會直接交給4S店進行保養維護。
美車堂CEO也曾在直播中表示,一旦車子出現了什麼狀況,車主腦海中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與方向盤上有着相同LOGO品牌的4S店。
第二,4S店售後與保險公司深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車險贈送的附加服務,引流或者轉化。
特别是車險定損,一家門店老闆認為,4S店的話語權高于保險公司;但如果是綜合維修廠的話,将由保險公司做主導定損價格,而這也是維修廠反映“事故車”不賺錢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随着配件的供應鍊體系的愈趨成熟,4S店将配件的利潤空間下調,将是車主重回4S店售後的“強心劑”。
我們将時間的指針撥回2014年,由交通運輸部等十個部委審批通過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發布實施,規定了在汽車“三包”期間,即便車主不在授權維修點或者4S店做保養,也可以前往4S店維修。
這條規定讓“價格”飽受诟病的4S店不再成為車主們的唯一選擇,從而也使更多車主流向了服務價格更低的社會修理廠。
現在主機廠在整車銷售不利的情況下,以“價格讓利”作為發力售後的突破口,正是一記有效的“重拳”。
03、跨品牌維修難在何處?雖然對于車主來說,“不限品牌對車輛進行維修的4S店”會更方便、快捷,但也有行業人士認為,這有着一定的難度。
首先,隻經營單一品牌是4S店和綜合修理廠的最大區别。統一的外觀設計和管理标準,無不突出“專業”屬性。如果跨品牌維修,4S店失去自己的特色而向綜合修理廠靠攏,無疑是舍本逐末。
否則,由主機廠主導的“車享家”、“車工坊”等,這些已經突破了單一品牌限制的連鎖品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第二,配件供應是繞不開的難題。上述文中也提到了比亞迪和本田的4S店雖然可以服務别的品牌,但涉及需要更換配件的項目,表示無能為力。
唐勇認為,這需要目前頭部供應鍊平台與4S店達成合作,解決配件供應問題。但一則主機廠不允許,二則如雷克薩斯通過“配件不外賣”、“終身質保”以及保險等,将客戶牢牢鎖定在4S售後的辦法,也為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學習。
第三,不同品牌4S店在配件資源、技術條件和技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果是常規的保養項目,技工都能操作;但涉及車輛大修,4S店需要另外配備技工進行維修嗎?
第四,維修價格上,由于不同品牌車型的維修難度不同,4S店的定價标準又以什麼為依據?
唐勇表示,雖然有諸多難題,但是如果由保險公司牽頭主導,未必不能完善和優化4S店跨品牌維修的模式。其奇瑞4S店售後的盈利就是一個好例子。
應當看到,無論是整車銷售的低迷,還是後市場門店的大量關閉和轉讓的現象,背後的原因是由于疫情的對汽車行業造成的整體沖擊,還有餘波在不斷擴散。
很顯然,主機廠和4S店都清楚地判斷出了這一點,不惜放下身段,打出與社會維修廠的價格來收攏人心,欲在後市場重新占據一席之地。
而正如唐勇所說,“個人幹不赢團隊,團隊幹不赢系統,系統幹不赢趨勢,趨勢幹不赢模式”,站在這片布滿烏雲的天空下,4S店将跨品牌維修的模式發展到可以進行複制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綜合維修廠,不僅有4S店售後降維打擊,還有連鎖門店頻頻發起的“保養大戰”,如果固守原有的服務模式,又還能背負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