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小海米海洋實驗課繼續在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開展,來自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實驗測試中心的王飛飛副研究員為六年級兩個班的同學們帶來了“有孔蟲(foraminifera)——大海中的‘小巨人’”的主題課程。
首先,王老師從生活入手,向同學們提問哪些屬于身邊常見的有殼類海洋生物。同學們積極回答,氣氛熱烈:蛤蜊、生蚝、扇貝、墨魚……原來身邊這麼多生物都是有殼的。但是,很少有同學說出“有孔蟲”這一物種。
接着,王老師從有孔蟲也屬于有殼生物切入向大家介紹了有孔蟲的基本知識:有孔蟲,是一類古老的原生動物,5億多年前就生活在海洋中,至今種類繁多。由于有孔蟲能夠分泌鈣質或矽質,形成外殼,而且殼上有一個大孔或多個細孔,以便伸出僞足,因此得名有孔蟲。
然後,王老師又帶領大家從有孔蟲的種類、大小、繁殖方式、控制因素、食物來源以及地史演替等方面系統的了解有孔蟲的各種信息。有孔蟲種類繁多,包括1000多個屬、34000多種,現今種類約6000餘種;大多數有孔蟲的尺寸隻相當于一粒小米的十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有孔蟲的生殖方式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種;影響有孔蟲生長、生殖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溫、深度和鹽分,适當食物的是否易得,基質的性質以及氧氣的供給等。
接下來,王老師又向大家展示了幾種不同有孔蟲的形态圖。看,小小的有孔蟲還真是奇形怪狀呢。
那有孔蟲到底有什麼用呢?别急,看王老師慢慢道來。原來,有孔蟲生存了數億年之久,不僅可以用來确定地層年代,還能揭開滄海桑田之謎,我們腳下的陸地在幾億年前也是陸地嗎?不一定吧,這就要靠有孔蟲來确定了。另外,有孔蟲還能用來推斷古環境以及指導找礦,不同的生存環境會導緻有孔蟲表現不同的形狀,因此合理利用有孔蟲能有效推斷出上古時代的環境情況。有孔蟲還能用來制成工藝品供人們鑒賞。可以說是“多才多藝”了。
在實驗之前,王老師總結了為什麼有孔蟲被稱為大海中的“小巨人”。一是因為,有孔蟲種類多,分布廣,此為一“大”;二是因為,有孔蟲生存時間跨度大,有數億年之久,此為二“大”;三是因為,有孔蟲作用大,前面已經做過系統地介紹,此為三“大”。如此的“大”結合起來,被稱為大海中的“小巨人”不為過吧?
最後,清楚了理論知識,同學們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進行觀察。看,他們一個個觀察的多麼仔細,俨然化身小科學家。
通過本次有孔蟲的觀察實驗,同學們掌握了生活了數億年之久的“小巨人”原來有這麼多用處,但是也意識到,由于環境變壞,有孔蟲數量已經大大減少,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愛護海洋,保護環境的意識。本學期,小海米海洋實驗課将繼續在各學校開展,助力青島海洋教育事業發展。
編輯排版:趙豔群
了解小海米海洋實驗課詳情請0532-68068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