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2019年,十年之後的濱海新區,一場體制機制改革的大幕再度被拉開。從對四個功能區進行整合,到法定機構改革,所有人員全部起立,重新競聘上崗。在新的曆史時期,濱海新區重塑體制機制,以結果論英雄,邁向“二次創業”。從今天起,津雲新媒體推出系列報道“濱海十年”,帶您曆數濱海新區千帆競進、百舸争流。
2019年4月,天津濱海新區各個功能區紛紛貼出了一份頗為不同的招聘信息,一時間成為網絡上的熱點,也拉開了濱海新區各個功能區機構改革的大幕。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拿出6個管委會副主任崗位面向國内外進行公開選聘,東疆保稅港區選聘的崗位則有4個,而濱海高新區、中新生态城和天津港保稅區則分别選聘5位、4位和5位管委會副主任。這24位副主任,不設行政級别,三年聘期能上能下,能進能退,薪酬嚴格與年度考核挂鈎。
“報名比例最高的濱海高新區管委會分管科技創新的副主任職位,達到了105:1,” 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說,“改革後各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平均年齡44歲,較改革前年輕9歲,其中80後幹部3名,占12.5%,70後幹部19名,占79.2%。各開發區管委會領導班子的年齡結構、學曆層次、專業能力更加優化。”
作為最早在公開場合亮相的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全球招聘的副主任白新宇,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他說:“我曾經在監管機構從業多年,對一些政策理解會比較透徹,又在金融機構幹了好多年。東疆是一個集航運物流、國際貿易、融資租賃為一體、第三産業發展非常快速的創新高地。這些産業發展都離不開金融,金融是這些産業發展的血液,所以金融專業背景對今後在東疆工作會非常有幫助。”
記者發現,此次通過招聘上崗的副主任們,有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負責人,也有來自企業的老總,并且在所負責的領域有專業性的從業經曆,有的還頂着副教授的頭銜。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昭,此前是湘潭産業投資發展集團董事長,在第一次亮相發言時,略帶些南方口音的他,也讓人感受到了一股新的氣息。
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說:“濱海新區推行開發區法定機構改革,就是要明确開發區‘聚焦經濟發展’這個核心任務。聚焦主責主業,用激勵機制強化招商引資,推動開發區把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經濟發展中去。”
副主任們“新官上任”還隻是第一步,更深層次的内設機構調整和崗位績效工資分配制度也正在展開。全員競聘,将原有的行政事業編制全部取消,身份從國家幹部變成法定機構合同制工作人員。各開發區均打破原有内設機構體系,将崗位劃分為招商引資、服務企業、綜合管理等三類。根據不同崗位進行績效考核,實行差異化薪酬固浮比,固定工資占比不得高于50%,實現工資收入能升能降。其中,招商引資類固定工資占比低于服務企業類和綜合管理類。五個開發區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類部門占比也均超過80%。
從提交申請到面試,一紙任命,讓郭紀濤從南港經發局科長一躍升為新能源、新材料産業促進局的局長。1982年出生的他,在這次競聘中完成了“兩級跳”,從“科長”變成了“局長”。十多年的工作積累,邏輯清晰的分析和湧現的新觀點,并且對如何搭班子、帶隊伍,如何建立一個新部門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向的透徹分析,最終讓他勝出。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說:“開發區原來行政事業編制加起來大概有一千多個,改革之後這些編制全部取消,實行員額制,原來是國家幹部,以後是法定機構合同制工作人員,所有人員全部起立,重新競聘上崗,統一簽訂合同,聘期三年。打破固有身份、年齡、資曆等條條框框和隐性台階,大力選拔培養優秀年輕幹部,讓有為者有位,不拘一格用人才。”
濱海新區改革的步伐一直在推進,在此次法定機構改革之前,2018年,濱海新區将區位相鄰、功能定位相近的原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并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原臨港經濟區并入天津港保稅區,功能區由原來7個合并為5個,為改革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剝離出來,合歸濱海新區新成立的泰達街管理。打出了一套刀刃向内深化功能區改革的“組合拳”,用新體制、新機制破解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功能區内生發展的活力,為新區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助推“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注入新動力。
改革開放一直都是濱海新區的“根”和“魂”。2009年11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來3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 津雲新聞記者 李澤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