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住建部和民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确以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為基本單元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要求按照國家相關标準規範,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公共活動場地和公共綠地,推進社區适老化、适兒化改造,營造全齡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廣外街道新居西裡的兒童空間近日亮相。圖據本端
适老化改造已成社會共識,适兒化改造聽上去還比較新鮮。其實,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2021年印發《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已明确要求制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應優先考慮兒童需求,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兒童需要;城市規劃建設應體現兒童視角,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兒童視角,推進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去年6月1日,住建部發布《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也要求在城市、街區、社區三個層級統籌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重點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空間、公園綠地的适兒化改造和校外活動場所、遊憩設施建設。
與适老化改造的初衷一緻,适兒化改造也是為了順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兒童友好的适兒化改造,至少應該包括安全、方便和娛樂三個方面,比如上下台階的高度、隔離護欄的寬度、電梯的安全、遊樂設施的布置等。以遊樂設施為例,一座普普通通的滑梯,孩子們能上上下下幾十趟;看到幾塊五彩斑斓的積木,哭鬧的小朋友能安靜個把小時;一輛構造簡陋的搖搖車裡,總是載着銀鈴般的歡聲笑語。不過,放眼整座城市裡的小區,供兒童遊樂的場地和設施數量相對較少。如果能将常見的兒童遊樂設施搬進社區,在那些光秃秃的空地上進些器材、擺些裝飾、造出氛圍,無疑能照顧到更多孩子平日裡的遊玩期待,吸引他們從家中走出來,在樓下運動起來。
當然,社區适兒化改造,不僅僅是兒童版娛樂設施的增加,還應該包括彩色的欄杆、手繪的瓷磚、育嬰簡筆畫的牆面等等裝扮,還可以張貼适合兒童學習的安全指引、生活常識等标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适兒化改造不光要添上社區裡缺乏的兒童設施,還應該改造一些适合兒童使用的已有設施。比如,有的社區有兩套一模一樣的成人健身器材,是否可把其中一套改成兒童版;電梯等按鈕兒童夠不着,能不能降低高度;陽台縫隙過大,孩子有鑽過去的風險;台階過高,孩子邁不上去;如此等等,都是兒童邁不過的“坎兒”。社區适兒化改造,越細緻越有好評度,越走心越有喝彩聲;通過精準優質的改造,成年人對下一代的關愛能更直觀地展現出來,孩子們“1米高度看城市”的願望和好奇心也能得到更多滿足。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已有小區率先行動。廣外街道新居西裡兒童空間日前亮相,藍黃配色的地面上畫着卡通動物圖案、“跳房子”的格子,還安裝了“梅花樁”;兒童景觀小品、藍白色調的蜿蜒小徑、鐵藝護欄、防腐木凳也一應俱全。小小的改造,既提高了社區的溫馨度,延展了兒童的幸福感,也暖了家長的心窩,添了城市的生氣。作為城市的“小小主人翁”,兒童本該如此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
在空間、服務和文化教育三個維度花心思、下功夫,才能将兒童友好空間打造成社區品牌和城市風景。小區适兒化改造,是暖心、愛心、貼心之舉。期待更多社區将适兒化改造提上日程,托起孩子們的“微幸福”。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辛音
流程編輯:U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