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能治脾胃虛嗎?夏天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高發,脾胃虛弱,愛生病,要說哪種水果能恰好對證調理,還能兼顧呵護腸胃健康,非無花果莫屬無花果既能當水果,又能當小零食,還能煲湯、煲糖水,制成食療方,既能保健調理,味道還好,大人小孩都喜歡看完這篇文章,不妨就去買幾個,和寶寶一起分果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無花果能治脾胃虛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無花果能治脾胃虛嗎
夏天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高發,脾胃虛弱,愛生病,要說哪種水果能恰好對證調理,還能兼顧呵護腸胃健康,非無花果莫屬。無花果既能當水果,又能當小零食,還能煲湯、煲糖水,制成食療方,既能保健調理,味道還好,大人小孩都喜歡。看完這篇文章,不妨就去買幾個,和寶寶一起分果果。
無花果的微涼恰到好處,溫和帶走夏天的燥熱
無花果性平,味甘,歸肺、胃、大腸經,潤肺止咳,清熱潤腸。有些中醫書籍的一家之言記載稱,無花果是微涼的。其實,無花果對寶寶而言很甘平溫和,略帶可以清熱的涼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寶寶能放心食用。
寶寶夏季容易得熱證。這“熱”既有實熱,也有虛熱。無花果的清熱功能,主要作用在肺上。它有顯著的潤肺作用,如果寶寶長期咳嗽,吃無花果能有些改善。肺部的熱,可能來自于長期積熱,也可能是久病傷津,導緻虛火上炎,還可能與心相關——心與夏氣相連,心火過旺,刑金犯肺,牽連肺部。所以,在用無花果一解肺熱的同時,别忘了辨證寶寶“有熱”的原因,從根源上對證調理。
除了呵護肺部,無花果還能潤腸。特别是因為腸燥而引起便秘的寶寶,可以服用無花果改善大便的性狀。注意,既然無花果能調理便秘,那麼吃冷飲冷食較多、常容易腹瀉的寶寶,就暫時不要吃無花果了。
如何挑選無花果?吃了無花果要注意防曬
無花果的果質較軟,因此不易儲存。當季吃新鮮的無花果,盡量選擇色深成熟、個大飽滿、水分充足、果皮微軟,且整體完好無損、無腐爛的果實。無花果成熟的時候,尾部會有小小的裂痕。在挑選時,盡量挑選尾部裂痕不大的,避免過多灰塵、沙土、病菌進入果實。
如果用無花果煮食療方,鮮無花果或無花果幹的功效差不多。挑選無花果幹時,注意要選那些果皮深黃或棕黃、個頭更均勻、無蟲眼的。好的無花果幹,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掰開會看到果肉質地柔軟;如果聞到一股酸味,通常是硫化過的,不建議購買。
除此之外,給寶寶吃過無花果後,要注意不要帶寶寶到太陽底下長時間直曬。無花果内含呋喃香豆素,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容易發生光敏反應,引起皮膚曬傷、皮炎。除了無花果,常見食物如茴香、柑橘、野生油菜、芥菜、灰菜、甜菜、木耳、香菇等,均含呋喃香豆素,人食用後如果受到大量日光照射,很容易引發植物-日光性皮炎。
無花果食療方這樣巧搭配
熟透的無花果,果皮也是甘甜的,洗幹淨之後,寶寶可以連皮吃。不過,如果買到發青的無花果,果皮吃起來有股酸酸澀澀的口感,寶寶可以剝皮隻吃果肉。由無花果烹饪出的食療方,如果寶寶能接受,建議整個方子連渣食用。煮熟的無花果吃進嘴裡,有股果味熟透的軟香,湯也清甜。
①健脾開胃,清熱生津
夏天寶寶如果不愛喝水,可以煲點無花果蘋果水作為日常飲料喝。
無花果蘋果水
材料:鮮無花果2個,蘋果1個,去核紅棗2枚。
做法:蘋果切塊,削皮去心切小塊;所有材料洗淨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煲15~20分鐘即可。可用少量冰糖調味。
功效:健脾開胃,清熱生津。
适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證可服,蠶豆病可服。
②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寶寶如果長期幹咳無痰、肺虛久咳,可以試着将無花果和南杏仁搭配在一起。南杏仁也是養肺潤燥的好物,而且平補偏溫,恰好抵消了無花果的微涼。煮這個湯的時候,盡量選鮮無花果,寶寶喝湯吃果;如果年齡較小,容易積食,就不要吃裡面的瘦肉。
無花果南杏煲瘦肉
材料:鮮無花果2個,南杏仁10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③調理氣虛造成的久咳、便秘
寶寶如果氣虛,不僅表現為神疲氣弱、常常喊累,更會出現各種小毛病,比如肺虛導緻的久咳不止、無力大便導緻的便秘等。脾胃氣虛,還會很容易積食、積熱,平時胃口也不太好。給寶寶補氣虛,首選太子參。再加上清熱的無花果,能有效止咳祛痰、清腸除熱。清甜的湯水還能給寶寶開胃解乏。由于從根本上補了氣,寶寶的免疫力也會有所增強。
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10g,鮮無花果2個,瘦肉50克,生姜2片。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煲1.5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補益氣血,主治氣虛便秘、久咳。
④夏季養心、安神
無花果能健脾、潤肺,可以搭配一些安心甯神的食材,如蓮子等,作為夏季應季食療糖水。
無花果蓮子安心水
材料:鮮無花果2個,蓮子10g,百合10g,紅薯1個,生姜2片。
做法:紅薯洗淨、切塊,蓮子、百合泡軟;蓮子、生姜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煲半小時,再加入百合、紅薯、無花果,煮約20分鐘,加适量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去暑生津,養心安神。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衆号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