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統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有的人甚至懷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啟。全球變暖、碳中和、溫室效應、環保等詞語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面對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也許該行動起來了。
其中變化最為明顯的就要屬高緯度極地地區,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也是其他地區的4倍左右。許多國家的森林火災、地火和南北極地的冰川融化事件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在去年上半年,北極的氣溫升高值已經打破了以往的最高紀錄,例如北冰洋區域的斯瓦爾巴群島在去年的7月份溫度,就已經接近22℃,這個溫度在以前是從未出現過的。
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其全年都能保持極低的氣溫,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科學家在此地建立了可以供給未來人類希望的末日種子庫。
末日種子庫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在這裡保存着全世界所有農作物的種子,約2.5億種。個别種子理論上可以保存1000年至2萬年左右。
而如今,該地區的氣候異常,氣溫變高,周圍的冰層也開始融化,在四年前,由于氣溫過高,使融化的雪水倒灌入末日種子庫中,這不禁讓人擔心數據庫中種子的保存問題,持續的高溫和融化的雪水,很有可能使種子發黴變質。
北極地區變暖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該地的海冰面積的急劇縮小,這讓結冰期依靠海冰捕食的北極熊面臨着巨大的食物危機,不得不前往陸地在棕熊的地盤上覓食。
另外北極上方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來越高,已經達到了20年來二氧化碳含量的峰值,這和北極地區的森林大火和地下泥炭中燃燒的大火有着直接的關系。
去年6月初,位于極地的俄羅斯諾裡爾斯克,發生了一起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石油洩漏事件。原因就是因為油罐安放在冰層之上,而溫度升高後,冰層融化,導緻油罐大面積傾倒而造成的。
一般情況下,北極地區的海冰在夏季融化,而在9月時,海冰面積達到最小後,通常便因低溫開始再次結冰。但最近十五年來,海冰的面積一直在不斷減小。
在去年的8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接近600萬平方千米,比20世紀80年代足足減少了近三成,而到了去年9月,海冰的面積僅剩下約370萬平方千米,這也是使用衛星監測北極地區以來,海冰面積達到的最小值。
海冰的面積不但越來越小,且新凍結的冰層也變得越來越薄,浮冰的流動性卻越來越大,這對生活在北極地區的生物簡直是緻命的。
去年,北極陸地火災要比前年更為嚴重,導緻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急劇增加。俄羅斯薩哈地區的森林大火,這場大火比以往都要大,導緻當地數百萬公頃的森林被燒毀,也向大氣層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關部門一直在籌備使用人工降雨來滅火,但是在這樣一個偏遠的地區開展滅火工作,是相當困難的,并且當地幹燥的植被也導緻滅火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森林大火頻發,氣溫上升,導緻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的面積也在不斷地減少。
以前的永凍土層一直處在低溫、寒冷的環境中,而如今永凍土層早已不複存在,大量史前生物的遺體也逐漸暴露在空氣中,大量史前病毒也重見天日。
其實除了北極地區,世界各地的氣溫都在直線上升,今年夏季我國許多城市的溫度都超過了40℃,美國、加拿大等地的氣溫直逼60℃,科學家分析,以後出現這種極端天氣的概率可能越來越高。
各地不斷地變暖,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傳染病,從一個地區傳播到另一個地區,而北極地區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個産生溫室氣體的碳源。
其實科學家早就構建出了氣候模型,通過模型也預測出了北極地區将要發生的巨大變化,但顯然這種變化顯然要比預期來得更早,這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擔擾,氣候變化之下,人類該何去何從。
現在已經到了非常緊急的關頭,隻有從自身做起,減少碳排放,加強環保意識,減少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保護環境其實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