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曆史的門:跨越西方建築與藝術》
〔西〕奧斯卡·馬丁内斯 著
張貝貝 譯
中譯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本關于門的書。關于埃及、希臘和羅馬神廟、中世紀教堂、要塞、宮殿和别墅的入口,關于它們的特殊之處以及我們人類如何賦予它們意義和象征意義。門是與變化和進化相聯系的,它們可以是聯結夢與暮色、光與影的紐帶,也可以是從生到死、從無知到智慧的通道。
引言(節選)
一本書的第一句話就像一扇門,我們通過它進入那個即将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故事。經由“此門”可以閱覽之後的幾百頁,可以窺探此書的所有謎團,揭曉隐藏其中的秘密。着手閱讀一本書是一件帶有一點冒險和挑戰的事,穿過一扇門也是如此。無論這扇門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具隐喻性的,在門後面等着我們的地方總是充滿了神秘感。無論這些門是關着的、開着的,還是半掩着的,它們總是令人不由去猜想,在門的另一邊我們将發現什麼。我們面對的可能是這些門中的任何一扇,這讓人不禁感到一絲不安、一點焦慮,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正在進入的這個空間(或不知道我們正在走向的那個未來)會為我們準備什麼樣的驚喜。每扇門都讓人進退兩難,而事實上每本書也都應該稍稍制造點困境。本書試圖讓讀者推開一扇門并開啟一次旅行,正如詩人卡瓦菲斯所說的那樣:“但願你的旅途漫長,充滿冒險,充滿發現。”
蒙特城堡
《通往曆史的門》是一本關于門的書,講述了是什麼讓門這種建築元素能夠如此特殊,以及人類是如何給他們房屋的建築入口賦予衆多象征含義和信息的。而就這本書而言,它所講的不單是建築。此書試圖呈現給讀者一本旅行筆記,它将發掘那些或許還不為人知的門,同時也會帶領讀者觀看、聆聽那些已知之門的新故事。
毋庸置疑,在曆史的長河中,人類一直在鑽研門的建造和裝飾。事實上,能在人類文明中留下如此深刻痕迹的建築元素實屬不多。如果說有什麼事物能區分我們與史前祖先,那麼除了文字、 貿易和城市中的社會組織之外,就是門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門與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建築,有着密切的關聯。一切建築都有門,而幾乎所有我們能想到的門都與建築結構的概念密不可分。
盡管門在人類文化中扮演着根基性的角色,但如今的生活節奏往往使我們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圍繞并制約着我們的快節奏生活以及想要盡快實現目标的渴望,讓我們把所有的門和通行之 處都視為橫亘在我們與夢想之間的障礙。“我們什麼都想得到,并且我們現在就想得到”,當我們把這句格言運用到旅遊和旅途中時,門就被人們棄之腦後了。如果去參觀羅馬的萬神殿,我們想的是盡快進入,而不是在外面多停留一會兒;如果去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我們也是迫不及待地想進去看看。同樣,我們對許多中世紀的門廊或建築物的外牆幾乎不屑一顧,因為我們隻是急于在最短的時間内進入這些建築物裡面去看看。
哈德良神廟
每扇門都标志着一個通道。被門框、門楣框起來的入口,還有入口處的拱門,它們是一個混合的空間,是兩種現實之間的某個時刻,是兩個世界、兩個國度之間的邊界。門作為一種建築元素,不僅使我們能夠在空間之間移動,或是從建築物的外部進入内部、從内部來到外部,它們還具有強大的象征意義。作為通行之地,門往往與“變化”“演化”等重要概念有關,這就使得它 們所攜帶的象征意義也極其重要,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門聯結着夢境與清醒、光明與黑暗,也可以認為它是由無知通往智慧的通道,更重要的是由生到死的通道。在伊特魯裡亞人、羅馬人和早期基督教徒的許多石棺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半掩的門的身影,其目的是幫助死者的靈魂進入來世。埃及的古墓中也到處可見假門石碑,古埃及人相信通過這些假門,死者的靈魂可以自由地穿行于陰陽兩界。
本書結束于一所房子的入口,但并不是古羅馬某個房屋的入口,而是某所現代公寓的一扇門——以如此方式結束有關大門故事的講述。本書的介紹從普通私人的到神聖大衆的門,從象征性的到軍事領域中的門,最後以某所住宅的大門作為尾聲。
聖馬可教堂
凡讀本書者,并不會在其中找到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榮耀之門,但會發現一些其他的中世紀大門,它們将助你了解羅馬式和哥特式藝術中那些不太為人知的方面。本書也不會對馬德裡的阿爾卡拉門或是柏林的勃蘭登堡門進行介紹,卻會對這些建築可能具有的紀念性凱旋拱門的特點進行分析。同樣,不管是羅馬城牆的大門,還是佛羅倫薩的洗禮堂大門,抑或是薩拉曼卡大學有趣外牆上的大門,統統不在此書的讨論範圍内。雖然它們在此缺席,但讀者會看到其他的大門,這些大門幫助我們深入探讨與符号學、曆史或神話有關的問題。每一扇門都暗含影射,每道門檻都是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的縫隙。
作者:奧斯卡·馬丁内斯
編輯:周怡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