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野生的螺能不能吃
野生的螺能不能吃
更新时间:2024-12-27 09:59:31

每到四五月份,不少地方都會爆出來“福壽螺卵泛濫”的新聞。不管是城市的水道,鄉間的農田,都可以發現一串串類似“粉色桑葚”的不明物體。這些讓人瞬間密恐的物體,正是由福壽螺的卵聚集而成。福壽螺的卵很好分辨,卵塊呈大小不一的橢圓形,卵粒排列整齊。小卵塊僅數十粒,大的卵塊可達千粒以上。

野生的螺能不能吃(熱點解讀這種螺)1

作為一種外來物種,原産于美洲的福壽螺最開始是被當成可食用的經濟型螺類,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的。但是由于其極強的繁殖能力以及對本土環境的良好适應,短短時間内,它們就發展為極為龐大的群體。溫暖、濕潤的環境是福壽螺生活的天堂,每年3~11月則是福壽螺的繁殖季節。據悉,一隻雌螺一年兩代可繁殖幼螺32.5萬餘隻。有專家曾在采訪中說:“近年福壽螺高發的稻田,幼體福壽螺每畝密度最高能超過10萬隻。”也有農民确認了福壽螺近乎恐怖的生殖能力: 200多畝田,有170多畝發生福壽螺災害,有的稻田每平方米能找到20個成螺。福壽螺不僅“能生”,而且求生能力極強,即使在無水和無食物的惡劣條件下,成螺也能以休眠方式生存下來。

繁殖力強、傳播速度快、生長優勢明顯的福壽螺,已于2003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首批入侵中國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這是因為它們的存在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首當其沖的就是對農業的危害。在水稻生育期,福壽螺會啃食水稻秧苗、幼苗等,造成苗小株少、有效穗減少,從而影響糧食産量。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從近年情況看,湖南部分地區因福壽螺影響造成秧苗不足,缺秧率達20%以上,影響了水稻産量,平均每畝減産5%至10%,受害特别嚴重的稻田減産達30%至50%。 同時,福壽螺還會破壞蔬菜和水生植物生長。福壽螺食性雜,喜好啃食植物葉片等,部分地區水生農作物如蓮藕等受福壽螺啃食影響,莖葉枯黃萎蔫,受害特别嚴重的減産率達50%以上。

作為入侵物種,福壽螺還會嚴重破壞生态系統、惡化生态環境。一方面,福壽螺驚人的繁殖能力和極強的生存能力令其泛濫成災,它們大大削弱了周圍其他生物的存在,與周圍生物争奪陽光、水分、生長空間等,破壞本地物種生長環境,威脅生物多樣性。有大量福壽螺還會破壞水質,福壽螺的繁殖會導緻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惡化,再加上福壽螺以水生植物為食,原有的淨化植物消失,水質問題愈發明顯。

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還是福壽螺的食用危害。媒體曾不止一次地報道各地食用福壽螺後産生的安全問題。雖然最初福壽螺引入我國時候,被寄予成為美食的願望。但是,由于福壽螺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如卷棘口吸蟲、管圓線蟲等病的中間宿主,若烹饪方法不當,生食或未熟透食用,可能造成寄生蟲感染,威脅人體健康。專家介紹,每隻福壽螺内可含廣州管圓線幼蟲3000~6000條。如果生吃螺肉,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後,幼蟲會侵入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做血液檢查可發現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水平急劇升高。患者進食螺肉後2~5天内發病,臨床表現為頭痛,伴有惡心嘔吐、頸項強直、活動受限、抽搐等症狀,重者可導緻癱瘓,甚至死亡。

野生的螺能不能吃(熱點解讀這種螺)2

但是由于福壽螺的價格較田螺更低,有許多地方都會用福壽螺代替田螺售賣。田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食用螺類,一般個頭較小,多為1—1.5厘米。要想在購買時,辨别福壽螺與田螺,其實不太難。福壽螺的個頭很大,且變種多。和屁股尖、螺口小、外殼呈青褐色的田螺比,福壽螺的外形更粗犷,屁股塌、螺口大,福壽螺的外殼呈黃色。若是通過外表無法判斷的話,那麼可以看肉色,田螺肉色多為青褐,福壽螺的肉色較淺且多為黃白色

野生的螺能不能吃(熱點解讀這種螺)3

作為外來物種,在南方許多省市,福壽螺都有分布。除了在食用時擦亮眼睛外,也不可忽視其對農業和生态環境的影響。目前,針對福壽螺大量繁殖的情況,各地根據其生物習性和生長規律,采取了人工撿螺、卵塊鏟除、設置攔截網、高壓水槍沖等方法。若是下次外出遇到福壽螺,在遠離的同時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

作者:程方潔

文字審核:柏雙玲

科學性審核:武新勝,解放軍第三七一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來源:新華網、澎湃網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