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覺得老面饅頭有筋道,口感醇香,特别是農村人還真的吃不慣酵母的味道。主要的原因是老面發面法廣泛應用于民間,就是從農村"走"出去的好多城裡人,都是吃着老面饅頭長大的。老面饅頭留給多少人兒時的回憶。
剛出鍋的堿香撲鼻的老面饅頭
老面是上次蒸馍時留存下來,下次作為“面種子”使用。老面在發酵面團的時候,會産生大量的乳酸菌。為了消除發面的酸味,必須加入适量的純堿與之發生中和反應。而用堿沒有一定的規律,完全憑自己的經驗。
如何加純堿?用開水,還是涼水蒸?
加純堿是老面饅頭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老面發酵的面團加純堿的原因。這個叫老面的發酵物都是循環使用的。它含有許多雜菌,主要是乳酸菌、醋酸菌。随着面團發酵次數的增加,當面團内溫度達到33℃時,醋酸菌随着酵母菌的發酵便大量繁殖并分泌氧化酶;氧化酶會将面團中稀少的酒精氧化成醋酸和水,使面團産生強烈的酸味,面團也變得稀軟;若發酵時間愈長,面團的酸味愈濃。
面團中的酸味,按照化學原理,隻有發生了中和反應,才能徹底消除。而中和反應的條件就是在有酸性的面團中加入堿性物質。堿性物質即純堿和食用小蘇打。而我認為蒸制老面饅頭、花卷,根據食用小蘇打的性質,最好不要用食用小蘇打。要用也是要純堿和食用小蘇打按3:1的比例搭配使用。
老面發酵的面團加純堿的“原則”。蒸制老面饅頭時,加堿的多少要根據面團發酵的程度而确定。發酵"狀況"大,多用純堿;反之,要少用純堿。
用堿時最好稱量一下才有把撞
但是面團的發酵程度,還受到季節溫度的影響很大。氣溫高了,面團發酵的時間短又很"足";氣溫低了,發酵時間長而且發面狀況不是甚好。甭說,發面"大"了,要多加純堿;發面"小"了,則要少堿。同時還要考慮,熱天"跑堿"快,冷天"跑堿"慢,甭說,熱天要多加堿,冷天要少加堿。
老面發酵的面團加純堿的用量,一般來說,500克面粉加純堿5克。但還是要針對季節氣溫,防止"跑堿"現象的發生,冬天面團發酵不太到位,500克面團4克純堿就差不多;夏天的面團,發酵正常又快又足,500克發面,至少要用6.5克左右的堿;春秋季節,500克發面加純堿5克左右。
老面發面加純堿的方法。加堿可以根據季節按上述"原則",加堿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和面時将純堿直接和進面粉中,也不用提前兌水;二是面團發酵好之後,将純堿兌成堿水,在面團中戳個洞,将堿水倒入後繼續揉面,以感覺純堿揉勻為止。
蒸制老面饅頭,不要冷水,可用大溫水(70℃左右)或開水老面發面做饅頭,由于加了純堿,又受季節氣溫影響的緣故,為了使饅頭在上鍋後盡快上氣,防止在蒸制中饅頭胚"跑堿"現象的發生,非開水上鍋不可;不過,在冬季,氣溫低,面團發酵速度慢。即使加堿了,在揉制饅頭胚、醒發饅頭胚中,純堿的流失,即"跑堿"幾率不是很大,可以用大溫水(70℃)直接上鍋蒸制。這種蒸制方法還可以讓饅頭胚再次醒發,以補充"二次醒發"的不足,出鍋的饅頭蓬松,“個頭”大。
正在蒸制的老面饅頭
老面饅頭的“堿香”味,用開水,還是冷水蒸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發面中添加了純堿。純堿的用量“原則”隻是一己之見,究竟如們正确的使用,也與自己的實際操作經驗有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