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火神山女孩”阿念嗎?作為編劇的她,寫了一本16萬字的書,近日,這本《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這本書是阿念以新冠肺炎患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她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被外界稱為“特殊時期的中國故事”。
2月19日,為照顧感染新冠肺炎卻抗拒治療的外婆,阿念義無反顧從方艙醫院搬去了火神山。她的外婆,一位名叫夏豔文的武漢“老太”,生命最終遺憾地止于武漢的這個春天。這個90後女孩“救”外婆的故事在疫情暴發伊始,給了無數人“勇氣和愛”,也給很多人帶去了慰藉和希望。回望那段經曆,阿念說,經曆過了生死,現在看待事物會看得更開一些,也希望讀者通過這本書,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力量。
寫完書後,不想再涉及抗疫題材了
這本書是阿念以親曆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16萬文字記錄,55張真實照片,呈現了自己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
外婆離世以後,3月底,阿念結束隔離回到家,逐漸開始有人聯系她,想把她的經曆寫成書,但阿念覺得與其讓别人胡編亂造,不如自己去寫。“我覺得我所有經曆過的這些,旁人不可能寫的比我更好,哪怕他的文筆比我好,他也一定不知道中間有多少心緒。”作為編劇,阿念在工作的狀态下一天可以寫5000字文稿,而在寫自己的經曆時,她有時熬一整晚才寫1000字左右,頭發大把大把地掉。“因為寫不動,有時候寫一句話得哭半小時。”“我在寫的過程中等于把那段日子又重新過了一遍,我完全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為了還原當時的氛圍和感受,阿念在寫書時總把自己沉浸在深夜的寂寥之中。與此同時,她重新翻看自己的微博、朋友圈,去查每個記錄過的日期當天發生了哪些新聞,導緻在寫完書以前,睡眠成了天大的難題。
《武漢女孩阿念日記》出版之後,現在也會有不少同行來聯系阿念創作抗疫題材的劇本,但阿念表示這方面的題材并不想再去創作了,“我始終覺得自己是親曆者,如果參與我就會有非常強大的責任感,一定要寫好,但我會覺得目前自己還不能肩負這麼大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心态上每一次回憶所有的細節對自己而言仿佛是又一次的親曆。”
媽媽還在努力适應變化,爸爸有些焦慮
阿念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務員,目前也都進入到正常工作中,問到覺得父母最大的變化是什麼,阿念想了想說,“媽媽沒有了父母,她還在努力适應中,爸爸會稍稍有一些焦慮感,防患意識會比較強,他們都在努力生活”,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的假期,阿念回家了,家裡的聚餐又多了一個空碗。外公、外婆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相繼離世,直到現在阿念還會夢到他們,心中更是難以釋懷。阿念的父母覺得阿念長大了,或者說是意識到她長大了,“以前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孩子,經過這次會覺得我有能力或者比他們想象的強大,值得他們信任。疫情期間,他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交給你了。對他們而言我是個孩子但看到了我‘頂天立地’的樣子”。
阿念全家福,她的母親曾是疑似病例,父親也曾确診。
阿念說經曆過了生死,現在對任何事都會看的更開一些。“仿佛20多歲的軀體,裝了80歲的靈魂,對生死看的很灑脫,自己都會覺得在确診的時候已經在學着和這個世界告别了。”阿念回憶當時跟父母、朋友、親人說的那些自己覺得人生中最後想說的話,“該表達的感謝,該說出口的愛,全都在當時說了,所以現在的每一天都像撿回來的”。
感謝那些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那段在火神山照顧外婆的日子,阿念結識了不少媒體朋友。有的媒體把她的視頻集結成了系列報道,時常更新她和外婆在火神山醫院的狀況。這些鏡頭下,阿念戴着口罩,多是在幫外婆日常起居,叮囑老人要吃東西,給老人精神以寬慰。外界看來,“90後”的标簽代表年輕的一代人,阿念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一部分人對年輕人的刻闆印象。通過媒體的報道,“勇敢而孝順”成網友普遍對阿念的評價,還有不少名人助推,作家王蒙認為她“那麼孝順,那麼勇敢,那麼樂觀”,等她出院後,王蒙還想和她“切磋文學,交流閱讀、寫東西的經驗”。韓寒祝福她時說道,“加油,電影裡未必都是圓滿結局,但你所遇到的都會風平浪息!”
阿念很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在很多時候經常說:這是一種很孤獨的病,你會覺得是一個人在走一條前面沒有人走過的路,像野草橫生的叢林,你不知道會不會有野獸突然出現,一切都隻能自己默默摸索。所有大家給予我的支持,就像是我在一個人的黑夜中行走時候聽到的聲音,說:特别棒,你要加油,你特别不容易!我明白或者我無法感受你的想法,但是你要好好活下去”。阿念說所有的這些,在很無助的時候給了她很大的力量,“甚至他們都不知道他們說的話,留的言,給了我多大的幫助和影響”。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