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秋季養生要從幾方面
秋季養生要從幾方面
更新时间:2024-12-28 20:45:30

秋季養生要從幾方面?立秋後的仍殘留着夏季的高溫,總是天晴少雨,氣候幹燥,此時人們易感受秋燥,損害人體的津液那麼,怎樣才能把握住秋季的節氣特點,照顧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呢?立秋剛過,天氣以燥熱為主,防暑仍是重點但是晝夜溫差加大,要注意其變化同時肺主秋氣,所以秋季要謹防肺燥飲食方面,以潤燥養肺為宜,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秋季養生要從幾方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秋季養生要從幾方面(秋季養生燥為秋季主氣)1

秋季養生要從幾方面

立秋後的仍殘留着夏季的高溫,總是天晴少雨,氣候幹燥,此時人們易感受秋燥,損害人體的津液。那麼,怎樣才能把握住秋季的節氣特點,照顧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呢?

立秋剛過,天氣以燥熱為主,防暑仍是重點。但是晝夜溫差加大,要注意其變化。同時。肺主秋氣,所以秋季要謹防肺燥。飲食方面,以潤燥養肺為宜。

《管子》雲:“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句中“收”字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指時至金秋,萬物成熟,果實累累,是收獲的季節:二指秋季幹樹落英,萬花凋零,是斂肅的季節。

中醫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秋季天氣收斂,其氣清肅。氣候幹燥,失于水分滋潤,自然界呈現一派肅殺景象。燥氣太過,傷人緻病,則為燥邪。

燥邪傷人,多自口鼻而入,首犯肺衛,發為外燥病證。初秋尚有夏末之餘熱,久睛無雨,秋陽以曝,燥與熱合,侵犯人體,發為溫燥,深秋近冬之寒氣與燥相合,則發為涼燥。

秋季應以養陰潤燥為主

早在《黃帝内經》中就已提出“天人相應”的重要養生理念,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春季和夏季,人們要養護自己的陽氣,不要吃過于生冷的食物,這樣在秋冬季節來臨時就可以抵禦嚴寒;而在秋冬季要滋養人體的陰液,這樣才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醫認為人體的呼吸由肺氣來支配,鼻孔則是肺氣出入的地方,而皮膚的潤澤可以反映津液的虛實。同時,按照五行屬性,肺與秋季同屬于金,所以在四季當中,唯秋季最易損傷肺氣及津液。所以,秋季容易發生口幹、舌燥、目澀、鼻衄、幹咳少痰、皮膚粗糙、大便幹結等症狀。因而防肺燥十分重要。

在中醫養生中,不僅提倡“天人相應”,更強調“形神共養”。就是在順應自然氣候變化的同時,也要注重精神、睡眠的休養。如在秋季,早晨太陽出來後就應當起床,有助于人體陽氣的升發,保持一天充沛的精神;而晚上應當早些休息,避免外出沾染露水,運動要注意以靜為主,不宜做過多劇烈、發汗的運動,同時要調養生息,使自己心智平和,不做妄想,不發怒。這樣也是順應秋季的養生方法。

秋季養生之衣食住行

雖然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說法。但是對幹體質虛弱,衛外功能減弱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兒童)不能盲目遵從,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另外,對身體的不同部位要區别對待。腹部、腳部、頸部和肩部一定要注意保暖。上腹受涼易引起胃部不适,下腹受冷易誘發女性痛經和月經不調。

秋季穿衣建議遵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原則,随天氣變化逐漸增添衣物。但添衣勿太多太快,要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

此外,立秋過後,晝短夜長,晝夜溫差也開始逐漸變大。也許白天還是高溫酷日,可到了夜裡卻會有絲絲涼風襲來。所以要及時增減衣物,以防止因晝夜溫差而引起的感冒等疾病。

秋季養生以“滋陰潤燥”為主,因而在食物方面應以“養陰潤肺去燥”的食物為宜。根據中醫學理論,肺髒對應五色之白色。因此,秋季吃些白色食物可起到一定的潤肺作用。比如:白蘿蔔、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食物;此外,還有芝麻、蜂蜜、荸荠、葡萄、梨、柿、菠蘿、香蕉、乳品等柔潤食物。

在藥膳調補中可加入諸如沙參、百合、麥冬、枸杞等滋陰潤燥之品。同時,立秋過後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對于脾胃虛寒之人可多食白蓮、山藥、扁豆等。

值得—提的是,立秋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有“貼秋膘”的習俗。然而不同體質的人群适宜不同種類的滋補之品。 .

陽虛者多見形寒怕冷,手足不溫,小便清長,舌淡胖等症狀。食補應以羊肉、韭菜等為主。例如:當歸生姜羊肉湯對陽氣虛的老年人比較适宜。

陰虛者多見潮熱盜汗,手足心發熱,口幹,舌紅等症狀。食補應以鵝肉、鴨肉、肉藕、銀耳、芹菜、菠菜、豬肝、芝麻等為主。

氣虛者見體倦乏力,少氣懶言,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等症狀。食補可選用山藥、魚類、黃豆、大棗、蓮子、桂圓等。

血虛者多見失眠健忘,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口、舌、唇、指甲色淡等症狀。食補可選用豬肉、雞肉、動物肝、紅棗、骨頭湯等。

秋季進補并非多多益善。建議進補時從小量開始,根據自己的感覺适量遞增,以精力充沛食欲正常、渾身舒服為合适。但食療不能完全代替藥物治療,如感到身體明顯不适,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南方地區立秋過後天氣仍然以暑熱為主,人體的脾胃功能相對較差,過早進補易引發上火、腹瀉等病症。因而南方地區的居民“秋補”最好選在深秋,天氣轉涼之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選擇最适合自己的養生方法,且不可盲目跟從。

《内經》有言,秋天作息時應“早睡早起,與雞俱興”。深秋季節,氣候雖較寒冷,但也不能終日閉戶或夜間蒙頭睡覺,要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好習慣,要保持室内空氣流通,以利減少呼吸道感染、頭暈、疲倦等症。

建議 睡眠時間以7到8小時為宜。夜半子時(23點至次日淩晨l點)為一天中陰氣最盛之時,因此應在子時以前入睡,以便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态。

秋高氣爽,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此時,要注意耐寒鍛煉,以增強機體适應多變氣候的能力,提高機體的抗寒、抗病力。

秋季的體育鍛煉宜選擇清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優美之所,尤以晨間林蔭道旁鍛煉為宜。鍛煉的強度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年老體弱者以打太極拳、慢跑、散步等輕型運動為宜。适度運動,以輕微出汗為宜。

防病

初秋保健應注意設“三防”——防中暑、腹瀉、過早進補。

立秋已過,但“秋老虎”帶來的高溫炎熱還将持續一個多月。再加之秋季天高雲淡,紫外線照射強度大,“中暑”的餘威仍在威脅着人們的健康。進行戶外活動時要做好防曬措施;及時補水,不要等口幹舌燥時才喝水,運動後喝點淡鹽水,補充在運動過程中流失的鹽分;不宜空腹運動,因為空腹時易中暑;戶外活動中如果覺得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并到陰涼處休息。

盛夏酷暑,人們胃口較差,脾胃功能減弱。進入初秋後,飲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腹瀉,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日常飲食需注意衛生,不宜大量進食大補或難消化類食物,加重腸胃負擔。少吃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淡水生魚片合較多寄生蟲,不提倡吃。小孩體質較弱,容易感染輪狀病毒,一旦出現高燒、腹瀉、脫水明顯等症狀,應及時送醫。

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心态對健康至關重要。學會釋放壓力,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态。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