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開通初期跑了多長時間?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京滬高鐵開通初期跑了多長時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京滬高鐵開通初期跑了多長時間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
從北京出發,經津、冀、魯、皖、蘇五省市,抵達上海,全長1318公裡,最短用時4小時18分,“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被京滬高鐵連接了起來。
6月30日,是京滬高鐵開通十周年的日子。在這個特别的日子裡,這些成績被頻繁提及。
“10年間,京滬高鐵累計安全運送旅客13.5億人次,行程超過15.8億公裡,相當于繞赤道跑了近4萬圈。”
說的是通道效益,作為“八縱八橫”之一,京滬高鐵是全國鐵路最繁忙的幹線,其“大動脈”稱号名副其實。
“京滬高鐵縱貫7省市,設24個車站,最高運行時速350公裡,發車間隔最短隻有4分鐘。”
京滬高速鐵路線路示意圖 圖片來源:京滬高鐵招股說明書
說的是經濟帶動作用。京滬高鐵商業運營速度創世界之最,它重構了沿線的城市版圖,讓數個“1小時經濟圈”“高鐵新區”成為可能,也為“同城效應”“雙城生活”奠定了基礎。
“2020年1月16日,京滬高鐵成功登陸A股市場,2020年疫情之下,京滬高鐵仍實現盈利45.86億元。6月30日收盤報5.29元/股,總市值2598億元。”
說的是吸金能力。京滬高鐵用1%的全國鐵路裡程運送了全國5.69%的鐵路旅客,客源充沛,常年客座率在八成左右,有着“中國最賺錢高鐵”的稱号。
作為中國高鐵名片,京滬高鐵光彩耀眼。接下來,我們從宏觀走向微觀,看看哪些區域更加高光。
長三角頻繁“使用”京滬高鐵
圖片來源:新華社
想要知道京滬高鐵和沿線各地大緻的互動情況,從招股書和年報裡找答案,不啻為一種思路。
理由在于,京滬高鐵的上市主體是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滬高鐵),其背後股東站着來自7省(市)的地方平台公司。而且京滬高鐵采用的是委托運輸管理模式,與地方鐵路局形成了大量的關聯交易。
答案就藏在“委托運輸管理模式”裡。
同樣已經上市的廣深鐵路,也提供客運業務,但采取的是自營模式。京滬高鐵“輕裝上陣”,2020年公司總營收252億元、總資産3008億元,在職員工卻僅有57名,全線的高鐵旅客運輸業務,委托沿線的北京局集團、濟南局集團和上海局集團進行。
進一步理解這套模式,還得引入兩個專有名詞:本線列車和跨線列車。本線列車指的是“委托鐵路局在本線運行且始發終到的列車”,也就是隻在京滬高鐵線範圍内開行的列車;跨線列車則是“除本線列車外,經由本線運行的列車”,意思是借道京滬高鐵的列車。
從圖中可以看到,自2016年起,本線列車開行量稍有下降,變化不大,但跨線列車的開行量在四年時間裡增長了50%。
“跨線列車”指标的增長,體現的是京滬高鐵的主通道作用。意味着有更多線路與其接軌,京滬高鐵也鍊接了更多的地區和城市。
到底是哪些地區更頻繁地在“使用”京滬高鐵呢?可以從京滬高鐵的收入構成來切入。
京滬高鐵的收入分為客運業務和路網服務兩大類。根據招股書的解釋,隻要京滬高鐵向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提供了路網服務,都能收取相應費用,從而構成路網服務收入。這些服務包括了線路使用服務、接觸網使用服務、車站旅客服務、售票服務、車站上水服務等五個方面。
路網服務收入,可以簡單理解為坊間常說的“過路費”。這些服務是按列次、人次、公裡數或者噸重來計費,所以其他運輸公司的線路過路得越頻繁,被收取的路網服務費也越多。
京滬高鐵在招股書中也提到,京滬高鐵連接了北京、天津、濟南、南京、上海等鐵路樞紐,上述鐵路樞紐進出京滬高鐵的跨線列車較多,因此公司向其他關聯企業提供的服務較多。
從近幾年情況來看,線路使用服務收入占路網服務總收入的60%。城叔整理了2016至2019年京滬高鐵的部分線路使用服務收入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上海局集團向京滬高鐵支付的服務費一直是最高,而且所占比例逐年走高。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地區、線路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十三五”恰好是長三角鐵路曆史上投資規模最大、新線投運最多、高鐵發展最快的時期,高鐵裡程由3250公裡增加到6008公裡。長三角地區形成了全國最為密集完善的高鐵網之一,帶動沿線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從線路使用服務費用的金額來,濟南局集團、北京局集團排名第二、第三,但縱觀近幾年的比例變化,卻呈下降趨勢。鄭州局集團、西安局集團的金額占比,則呈上升趨勢。
軌道上的長三角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服務金額和比例變化,反映出長三角與京滬高鐵的關系愈加緊密。
其實,京滬高鐵上市時的募投項目也是圍繞長三角展開,它看中了安徽的四條高鐵線路,京滬高鐵計劃收購股權,借此形成以京滬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的高速鐵路網。
安徽的高鐵網在不斷織密。安徽省委前不久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将實施“軌道上的安徽”建設工程。“十四五”期間安徽要實現鐵路網覆蓋90%以上的縣、80%以上的縣通達高鐵。
京滬高鐵開通的十年,也是軌道與長三角地區相互成就的十年。
就在十年之前,浙江一直是個“鐵路小省”,當時浙江人均鐵路裡程不過2.54厘米;江蘇的鐵路線主要集中在蘇南,廣袤長江以北地區則少得可憐;安徽也隻有途經淮南的一小段高鐵,被戲稱為“盲腸”,合肥更不像如今四通八達……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長三角地區已擁有21條高鐵線路,長度達5306千米,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陸域的所有省轄市均已開通動車。
高鐵能多大程度地改變一座城市?長三角地區的人可能更懂。
比如浙江的衢州、麗水,曾經對上海人而言,是“路上至少要一天”的偏遠地,如今不過兩三小時的路程;再比如蘇北和安徽等地的地方論壇裡,網友們最愛談論的便是“高鐵通了,會有哪些變化”;人們去長三角出差、旅遊,第一反應也是上網買高鐵票。
軌道重塑了長三角,它幾乎徹底改變了滬蘇浙皖城市間的“距離感”,别說跨省、跨市通勤了,一天内利用高鐵穿梭多個長三角城市不在話下。
202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正式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将總體形成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屆時,長三角交通一體化未來将進一步擴容,大量省際斷頭路将打通,鐵路密度達到507公裡/萬平方公裡,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00公裡/萬平方公裡。
區域協同發展,需要一條條“經濟鍊”彼此串聯、全面對接。“軌道上的XX”被寫進長三角各省的“十四五”規劃當中。
軌道連接人,人的連接又将帶來更多的可能。
(注:全文圖表信息來自招股說明書、2019年年報和2020年年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