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如果想在那裡建造大型基地的話,氧氣的問題必須解決,要麼從地球上帶過去,要麼通過植物光合作用來制氧,這兩種方法的難度和成本都不低。不過,氧氣這種東西很可能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連科幻小說都沒想到,利用遍布月球表面的月壤,就可以在原地制氧,真有這麼神奇嗎?
在月球上建基地需要大量氧氣
月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衛星,已經有45億年左右的曆史。關于月球的來曆,現在普遍是這麼認為的:在地球剛剛形成的年代,遭到了另一顆不知叫什麼名字的原始行星的猛烈撞擊,不僅撞歪了地球的自轉軸,還将大量物質被抛向太空,形成了月球。
如今幾十億年過去了,地球上的人類已經進入了航天時代,月球這顆不算太遠的衛星就成了探索宇宙的第一站。月球引力較小,人們希望在這裡建設前進基地,以此為跳闆,可以向太陽系更遠的地方進軍,恰巧月球上資源又極其豐富,因此成為航天大國的必争之地。
月球表面一片荒蕪
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号首次登月,使其成為探月方面當之無愧的霸主,将隻能發射無人探測器的蘇聯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而幾艘阿波羅飛船從月球帶回來的381.7公斤月壤,也成了無價之寶,還被當作禮物送給其它國家,其中就送給中國1克,雖然不多,但也讓我們第一次對月壤有了深入的研究。
到如今,嫦娥探月工程連戰連捷,軟着陸、月球車都搞出來了,嫦娥五号更是成功實現了采樣返回,一舉拿到了1731克月球樣品。這個數量僅次于美國阿波羅計劃,超過了蘇聯曆次任務采集量的總和,更是遙遙領先于剛剛實現月面“硬着陸”的印度。與當年隻能拿到1克月壤相比,是真的闊了。
嫦娥五号實現了采樣返回
嫦娥五号的成功,不僅讓世界看到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硬實力,更讓我們在月球開發方面有了更強的話語權。基礎打好了,更宏大的目标就不再是空中樓閣。下一步應該是載人登月,更遠大的月球基地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但如果要在月球上建基地,水和氧氣是繞不過去的兩大必需物資。從地球向月球輸送會耗費大量的成本,最好是能在本地解決。但月球上沒有空氣,看上去一片荒蕪,過去一直認為月球上沒有水。不過後來美國發射探測器撞擊月面環形山的陰影區域,在揚起的塵埃中觀測到了水的存在,而且含量可觀。
嫦五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
如何從-240℃的環形山深處陰影中提取水還是個難題,但水是可以循環使用的,即使從月球上無法獲得水,隻要初期運過去一些,就可以一直循環,消耗量相對較少。我國空間站就裝備了尿處理子系統和水淨化系統,可将航天員的尿液、汗液等進行蒸餾和深度淨化,淨化完成後的水完全可以飲用。
但氧氣就不同了,它基本上是純消耗性的。制氧的手段有很多,可以直接電解水,也可以用再生藥劑将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但這些方式要麼消耗水,要麼消耗化學藥品,不可再生,因此都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最好的辦法還是就地籌集,在月球上尋找氧氣來源。
可是既然月球上沒有空氣,到哪裡去找氧氣呢?還真能找着,隻是這些氧并不是氣體,而是存在于月壤中的氧元素。月壤是月球表面的一層幾米到十幾米厚的土壤,主要來自月岩的風化。月壤非常細膩,平均粒徑隻有幾十到一百微米,有些樣品顆粒更小,摸起來甚至有點兒像面粉。
阿波羅計劃宇航員留在月壤上的腳印
由于月球上的溫差大,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溫度可達127℃,背陰的地方又低至-183℃,巨大的溫差使月岩不斷崩解,形成岩屑。強烈的太陽風和宇宙射線輻射也降低了月岩的強度,加速了風化過程。另外月球還承受了大量隕石撞擊,在月壤形成過程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月壤中因此還含有一些熔融過的“玻璃渣”。
根據對曆史上采集的月壤樣品的分析結果,月壤裡的礦物質主要包括輝石、橄榄石、斜長石等,主要由各類氧化物構成,如二氧化矽、氧化鐵、氧化鋁、氧化鈣和氧化鎂等,因此,月壤中不僅包括着大量的氧元素,還富含矽、鐵、鋁、钛等重要的金屬或非金屬元素,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月岩樣品
科學家對月壤的利用方法其實早有研究,包括直接用月壤來做結構材料,通俗點兒說就是做磚塊,還有用月壤來3D打印,做出各種複雜實體,或是融化月壤做成玻璃纖維等。而利用冶金手段來還原月壤,生産出鐵、矽、鋁等産品的方法,也進行了很多研究,其中就包括用直接熔融電解的方法來獲得氧氣和金屬材料。
在前不久進行的工程科技論壇:深空探索科學技術與應用大會上,航天五院508所果琳麗研究員就介紹了我國在月壤制氧技術上的最新進展。她指出,将月壤或月岩加熱熔融後進行通電電解,就可産生氧氣,氧氣會從熔體中以氣泡形式釋放出來,加熱到1600~2500℃時含氧岩體就可以分解産生氧氣。
這種方法的制氧效率很高,100公斤樣品可以産生20至30公斤氧氣,而原料僅僅是月球上随處可見的月壤和月岩,制得的氧氣不僅可以用來呼吸,還可做火箭燃料,大大減輕了從地球運輸物資的負擔。而且熔融電解法還可生産純度較高的矽、鐵等金屬材料,更是人類建造基地或太空船所必需的。
熔融電解法制氧
不過該方法也有缺點,就是需要的溫度較高,對制作電極、容器等的材料要求高,而且危險性比較大。但據果琳麗研究員介紹,航天五院511所已通過利用嫦娥探測器平台,用小型反應爐開展了月面制氧試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果這一技術能夠成熟并大規模應用的話,那就相當厲害了。我們可以用太陽能發電,然後用電能直接将月球上的土和石頭變成氧氣和各種金屬,實現在月球上的大工業。将來不光可以建設月球基地、月球城市,那些科幻小說中的巨型星際飛船也可在月球上直接建造,那裡引力小,比在地球上更容易發射進太空。
其實除了用于制氧、生産金屬,月壤中還含有其它珍貴的物質,最著名的就是氦3。氦3是一種理想的核聚變燃料,氦3聚變釋放的能量高,輻射還小,但條件要比現在的氘氚聚變苛刻,是人類設想中的未來能源。
正在采礦的月球基地
氦3主要存在于太陽風中,地球上的含量極小,僅有500公斤左右。而月球沒有磁場,表面的月壤在億萬年的時間裡不停地被太陽風粒子轟擊,大量氦3留在了月壤中。将月壤加熱到700℃以上,氦3就會釋放出來。因此開發月球獲取氦3,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也是探月的一項重要目标。
而這一切都依賴于我國的探月工程。希望我們的航天員能夠早日登上月球,留下中國人自己的足迹,并開發月球上的寶藏,最終實現星際旅行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