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隻不過,時間匆匆,一些好對聯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埋沒,不被廣大讀者熟知。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精妙的4副對聯,不但有文采,而且耐人尋味。
第1副:刺吻每能遭妾愠;傷心猶自向人吹。
這個對聯算是一副無情對,作者是清代人。上下聯的内容并不相關。上聯說的是“胡子”,親吻的時候胡子紮人,所以說“每能遭妾愠”。
下聯說的則是“牛皮”,我們常常說“吹牛皮”,下聯用的就是這個說法。我感覺這個對聯的上聯還是一般般,下聯則寫出了人生活靈活現的一幕。
有人說,吹牛是得意忘形。也有人說,吹牛是不知羞恥。還有人說,吹牛是逢場作戲。而對聯的作者說,吹牛是苦中作樂,是自己最後的陪伴。就算是傷心沮喪之時,至少還可以吹牛解悶,也是人生中難得的娛樂了。
第2副:畢生事業三書院;蓋世功名一海塘。
清朝末年,有個官員姓烏。他做官的時候,沒有突出的功績,對于海塘防汛,倒是特别留心,時時派手下查驗。同時他對于書院,也頗為認真,花費了大量精力。
這兩件事,當然也算是為百姓的好事。然而身為地方大員,主要的功績也就是這兩件事,不免“乏善可陳”,惹人非議了。
于是就有好事者寫了“畢生事業三書院;蓋世功名一海塘”這個對聯,表達對這位官員的嘲諷。畢生事業,開端極大,結果不過是“三書院”;蓋世功名,震撼人心,結果不過是“一海塘”。
數字詞的運用,使得這種對比效果愈加明顯,讓人覺得這個對聯很有藝術魅力。當然,在對聯之外,這個故事也能引起人們的深思。
順便提一下,有個名聯,也和這位烏姓官員有關。他在書院食堂巡查的時候,發現大家争着搶飯,食堂鬧哄哄的。于是他就笑着說:“好一群老鼠!”
很多學生憤憤不平,很快就有學生寫了一個對聯貼在書院中:“鼠無大小皆稱老;龜有雌雄總姓烏。”這是根據這位官員名字而産生的“戲谑”對聯。
第3副:咬定一兩句書,終身師保;栽成五七竿竹,滿目兒孫。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清代才子鄭闆橋。相信大家和我一樣,第一眼看到這個對聯,就想起了鄭闆橋的名作《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個對聯也表達了鄭闆橋對竹子的喜愛,而這種喜愛,乃是因為鄭闆橋感覺竹子的堅定與獨立,與自身追求相契合。
上聯說讀書人将幾句至理名言記在心裡,一輩子都不忘記,正是孔夫子“吾道一以貫之”的意思。下聯說竹子很容易繁衍,鄭闆橋的意思是說,因為竹子獨立堅強,反而能夠适應環境,竹子的精神才得以傳播開來。
這個對聯寄托了鄭闆橋的思想感情,表達了鄭闆橋堅守某種境界的心聲,不但文采不錯,最關鍵令人深思。
第4副:忌我何嘗非賞識;欺人畢竟非英雄。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清代将領楊芳。我們看這個對聯的上聯,很容易想起一句老話“不遭人妒是庸才”。
但是這個上聯更把這層意思拓展與延伸,不隻是認為别人的嫉妒是難以避免的,更說:“别人的嫉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你的一種賞識與肯定。”
仔細一想,這話是很有道理的,這樣就化解了心中的郁悶,足以泰然處之,而不必老是問蒼天:“為什麼老有小人嫉妒中傷我?”而可以積極面對生活,積極去創造更精彩的功績。
下聯則是站在自我角度,想要表達的是自己和别人的關系。“欺人畢竟非英雄”,不要恃強淩弱,這才是真正的大勇之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男子漢。
大家覺得這些對聯怎麼樣?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