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連綿不絕。而自古傳承至今的文化中,古典家具也是其中頗為璀璨的明珠之一。
而在古典家具史上,床榻貴為其中六大門類之一,不僅隻是日常起居所用的家具,更是中華古代文化的承載。本期小生就跟大家聊聊中國古典家具中的床與榻。
追溯曆史,其實床榻早在炎帝黃帝時期就有雛形。不過在當時,僅僅隻是一種用于待客或者休息的坐卧具。而在東漢末劉熙所著的《釋名》中,有寫到:“人所坐卧曰床,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長狹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而從中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 床,人所盤坐或者睡覺的一種家具。
- 榻,相對更長更窄更矮,隻能一個人坐的低矮家具。
床和榻,在當時的時代,是有明确的區分的。而在傳統文化中,有着“上床”與“下榻”之說,可見在使用場景和含義上,床和榻也是有所區分的。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工匠們在原來的坐卧具的雛形做了相應的改進,打破了以往傳統的習慣,兼顧了南北氣候等環境因素,改良出了高腳坐卧具。至此,榻不僅有了高腳設計,甚至也更寬更大,在唐宋時期,它也被稱為“四面床”。而在使用“四面床”的時候,因為其形體寬大,也因此常常會搭配憑幾等幾類家具一起使用。在傳統文化中,也有:“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樣的名語,從這句話來看,不難看出,榻也可供休息睡覺,而床與榻區分的界限,也從此時開始模糊了起來。
随着時間線繼續往前推進,到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時,随着入主國土的人群的不同,工匠們在當初的“四面床”的基礎上,再次改良出了“三面圍欄床”和“四面圍欄床”。最終到了明朝,伴随着鄭和下西洋帶回的名貴硬木,家具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時期。其中,床和榻也在這期間有了比以前更複雜且華麗的款式,比如架子床、拔步床和羅漢床。
首先我們來聊聊架子床:
架子床因床頂有架,也被稱為“棚架床”,是在舊時的“三面圍欄床”和“四面圍欄床”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新式床榻類家具。其主要構造為在“三面圍欄床”或“四面圍欄床”上加置四柱、四杆的結構,有的還會在正面安置門杆或者背面設置三面欄杆。其上刻有複雜的裝飾,多以山水祥雲等寓意吉祥的紋路為主,整體風格貴氣大方。
然後我們再來聊聊拔步床:
拔步床也稱“八步床”或“踏步床”,是架子床的延伸款式,看起來好像把架子床放進了一個小屋子中一樣的感覺。而從結構上來說,其在架子床的基礎上下墊木制平台;前部超出床沿;四角頂立四柱;柱間木欄連之;木欄刻以祥紋;木欄可裝窗戶;前廊放置腳踏;廊内可放雜物;廊下加裝踏闆。
整體宛若一個木制小房間,看起來十分奢華。
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羅漢床:
羅漢床,也稱為“羅漢榻”。相對于前面的架子床和拔步床,它其實更符合過去對“榻”的定義。三面圍欄,但沒有床架;不僅卧睡,也可端坐小憩。圍欄可用小料榫接而成,也可直用木闆做成。在明朝時多用于皇宮和達官貴人的宅邸。
盡管如今我們使用的床榻已與過去的床榻不盡相同,但是其蘊含的文化與内涵卻是我們後人寶貴的财富。
關注我,一個在紅木家具的海洋中裸泳的男人,帶你了解更多的紅木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