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于設置問題情境。
啟發性原則(heuristicprinciple)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孔子的啟發性教學思想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與當今素質教育原則相對應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上取得很大的成果——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而“啟發”、“舉一反三”,最早源于孔子的經典性論斷:“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述而》)
這段話揭示了啟發式教學原理的四層意思:
一是學生自己要主動思考;
二是教學要用啟發式;
三是要适時啟發,學生思考後但不得其意、欲言不能時啟發之;
四是啟發的結果是能舉一反三。
名人名言1、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蘇格拉底
2、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陶行知
3、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 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 即創造學習的誘因。——贊科夫
4、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幹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張載
5、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斯賓塞
6、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讨,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斯賓塞
案例【1】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捕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捕魚的方法。
【2】“蘇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結論。它為啟發式教學奠定了基礎。
【3】梁啟超推崇啟發式教育,趣味性教育,崇尚自由的學風,注重保護孩子的自由意志。這與我們當下倡導的“寓教于樂”不謀而合。梁啟超接受學生跟他擡杠,喜歡學生找他辯論,在辯論中探讨。不管是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他都鼓勵他們選擇擅長的方向學習,讓他們遠離劣等欲望的潛質,不要活成提線木偶。
【4】教育就像喂雞一樣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聽衆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
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
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紮,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