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貴州省與周邊各省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貴州省與四川省、貴州省與雲南省之間的區劃變遷。今天,我們聊聊貴州省與湖南省之間的區劃變遷。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湖南省的兩個縣,劃入了貴州省管理,從而形成了貴州省的當代區劃輪廓。那麼,湖南省的2個縣,為何要劃入貴州省呢?
首先,我們聊聊湖南省的基本情況。首先,我們聊聊湖南省的基本情況。湖南省屬于我國華中地區的省份,同時也是中部六省之一。湖南省地理位置非常好,氣候适中、水源充足,糧食和蔬菜産量充足。一直以來,湖南省都是主要的産糧區。在我國明清兩朝,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每逢其他地區出現了災荒,朝廷的第一反應就是從湖廣調運糧食。
作者對于湖南的橘子印象深刻,一位朋友曾經寄過來兩大袋子橘子。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湖南省總人口6640多萬人。在我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并不算少。2022年,湖南省的GDP總量超過了4.86萬億,在我國各個省中,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
湖南省總計有14個地級區劃,包括了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分别是: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嶽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懷化市、婁底市、湘西自治州。長沙市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也是湖南省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近年來,長沙市的發展非常迅猛,逐步超越了一系列老牌省會城市。
湖南省的西部與貴州省相鄰,也就是傳統的湘西地區。這一地區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形非常複雜,而且各個民族雜居。在古代曆史上,朝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很有限。在兩漢魏晉時期,出現了“武陵蠻、五溪蠻、澧水蠻、黔安蠻”的說法。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為了加強對湖南、貴州交界地區的管理,曾經将湖南省的兩個縣,劃入了貴州省管理。
在我國古代曆史上,西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一直生活着衆多的土司部落。對于這些部落,朝廷一直沒有精力治理。因為,從秦漢時期開始,北方草原都盤踞着一系列的強大遊牧政權,例如匈奴、鮮卑、突厥等等。對于中原王朝來說,抗擊北方遊牧政權屬于重中之重,根本無力削弱西南各地的土司部落。因此,曆代中原王朝對于這些土司部落,基本上采用了冊封、安撫的策略。
例如諸葛亮南征的時候,對于雲南的各個部落首領,隻能說以安撫為主。在唐宋兩朝,朝廷對于西南、華南各地的土司部落,基本上采用了羁縻策略。土司部落與朝廷之間,屬于利益平衡的關系。各地的土司部落,向朝廷效忠,按時繳納一定的賦稅和錢糧。如果朝廷需要西南、華南土司協助,各地土司們甚至能夠出兵助戰。
例如在明朝後期抗擊東南倭寇、抗擊遼東後金的過程中,西南各地土司都派遣了部隊,不遠萬裡助戰。不得不說,西南土司的部隊,吃苦耐勞,而且戰鬥力很強。例如在江浙戰場上,西南、華南土司的戰鬥力,讓日本倭寇吃了很大的苦頭。尤其是西南土司兵悍不畏死的作風,連日本倭寇都盡可能避讓,直到戚家軍崛起,将倭寇基本肅清。
但是,土司們也有自己的基本盤,嚴禁朝廷官員進入自己的控制區。對于土司控制區内的耕地、礦産、人口等情況,朝廷并不清楚。西南、華南的各地土司,形成了一個個相互聯系的半割據勢力。一旦朝廷侵犯了土司的利益,土司們會發動聯合叛亂。在明朝統治的中後期,西南、華南各地的土司,曾經發動了幾次大規模叛亂。
明朝調集各地邊軍精銳,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平息了各地的叛亂。我國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曆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調整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内陸各省的基本框架。在明朝統治時期,雖然已經組建了貴州省。但是,明朝統治時期的貴州省區劃格局,與當代貴州省相比,明顯小了一大圈。與此同時,明朝統治時期,湖南、湖北還是一家人,被稱為湖廣省。
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勢力,确立了自己的統治。在清朝統治的前期,很多省的區劃,基本上沿用了明朝時期的框架格局。例如西南地區的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就基本上沿用了明朝時期的區劃格局。在華南地區,湖廣省面積遼闊、人口衆多、水網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銷了湖廣省。
随後,清朝組建了湖北省、湖南省。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時間内,基本鏟除了一系列的外部威脅,進一步鞏固了清朝對各地的統治。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駕崩。随後,45歲的皇四子胤禛繼位,這就是雍正皇帝。此時,清朝基本上沒有什麼外部威脅。雖然準噶爾部虎視眈眈,但清朝牢牢掌握了戰争主動權。依靠準噶爾部區區幾萬騎兵,根本不足以挑戰大清朝。
雍正皇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問題上,雍正皇帝陸續推出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政策。一方面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另一方面減輕了普通百姓的負擔。對于西南、華南地區的土司問題,雍正皇帝的心腹寵臣鄂爾泰,提出了敬陳東川事宜疏》和《改土歸流疏》。鄂爾泰認為“西南土司,雖依例輸糧,其實占據私享者不止十數倍……自元迨明,代為邊害。”
雍正皇帝也感覺到了治理西南、華南土司的時候了,雍正皇帝任命鄂爾泰為雲南巡撫,随後,進一步提拔為雲、貴、桂三省總督,全部處理雲南、廣西、貴州三省的事務。鄂爾泰屬于雍正皇帝的三大心腹重臣之一,出現了“河南田文鏡,江南李衛,西南鄂爾泰”的說法。
鄂爾泰為了全力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采用了一系列的辦法。對于那些主動接受改土歸流的土司們,給予爵位、賞賜,并且保留财産和耕地。部分土司的子弟,甚至能夠到其他地方做官或者進京。對于那些負隅頑抗的土司們,鄂爾泰會調集各地官軍,全力圍剿。不得不說,部分土司确實武德充沛,甚至幾次擊敗朝廷的綠營軍,殺了總兵和知府。
在這一過程中,鄂爾泰發現貴州東部與湖南西部的土司之間,關系非常複雜,盤根錯節。湘西地區的土司,經常偷偷援助貴州的土司。貴州境内的土司為了躲避官軍的進攻,經常躲進湖南省境内的土司山寨中,讓貴州官軍無可奈何。為了徹底推行改土歸流,雍正四年,1726年,鄂爾泰上奏,請求把湖南省下轄的平溪縣、天柱縣以及其他散落的10多個土司部落,劃入貴州省管理。
按照道理來說,湖南省并不屬于鄂爾泰的管理範圍。但是,鄂爾泰屬于雍正皇帝的鐵杆心腹,雍正皇帝對鄂爾泰非常信任,在奏折中屢屢誇贊鄂爾泰。與此同時,湖廣總督邁柱與湖南巡撫王國棟,正在相互較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平溪縣、天柱縣以及其他散落的10多個土司部落,全部劃入了貴州省的黎平府管理,成為了貴州省的一部分。
目前,天柱縣隸屬于貴州省黔東南州管理。至于平溪縣,1941年被撤銷,成為了貴州省玉屏縣的平溪鎮。曆經這一輪區劃變遷以後,貴州省與湖南省的省界,基本上穩定下來。不得不說,雍正皇帝在位時期,基本上形成了貴州省當代區劃輪廓。
至于鄂爾泰,1732年,鄂爾泰被提拔為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軍機大臣、領侍衛内大臣,成為了雍正、乾隆兩朝的重臣。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