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一步一劫難,一步一重天。能躲過的,叫劫後餘生。而躲不過的,就叫在劫難逃。
從《易經》的角度來說,劫難,看似是壞事,可實際上卻是好事。因為所有的壞,最後都會轉變為好的。
曾仕強教授說過,當你回望你的前半生,你會發現,所有發生過的事兒,都是好事。
人,為什麼要經受劫難?首先是為了要體會這世間的“酸甜苦辣”,其次是為了要跨越山海,去擁抱更美好的往後餘生。
年輕人經受的劫難不多,自然還需要磨砺。可是,一旦人到了40歲,那劫難就多起來了。也許一個意外過來,人就沒了。
年輕時,我們所走的路,是徑直的山路。而中年之後,我們所走的路,是彎彎曲曲的迷宮,稍不留意,我們就會迷失在迷宮當中,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了。
所以說,每一場劫難,都是一次考驗,每一場劫數,都是人們對于這世間最大的體會和感受。有所經曆,方能有所得益。
從40歲開始到60歲,躲過這幾個劫數,那你的後半生就苦去福來了。
02
第一個劫數:人之貪念。
人生來就有三種罪惡——貪嗔癡。
這三種罪惡,說到底就是一個字——貪。沒有貪念,人就不會生氣。沒有貪念,人就不會癡迷這世間的燈紅酒綠。
正因為有了貪念,所以我們才活得不夠快樂,活得愈發糾結,每天都愁苦不堪,不是這裡覺得工資不高,就是那裡覺得活得不幸福。
有太多的中年人,總是心比天高,認為自己能夠賺到大錢,大富大貴。可他們的結果,不過是被人割韭菜,越活越狼狽罷了。
有一位同行,就是因為貪婪,所以他玩杠杆,輸得連房子都沒了。如今的他,才後悔莫及,覺得自己不該太貪心,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讓自己負債百萬。
這個世界,并沒有後悔藥。每個人,都隻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人到中年,還是要收斂自己的欲望比較好。過不了這一關,那我們的後半生,就倒黴了。
03
第二個劫數:對于平淡人生的接納。
周國平曾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這三次人生的成長,每一次都讓人難以接受。尤其是第三次,我們根本無法接受自己就是一個平凡人。因此,我們就會痛苦,就會糾結。
有很多讀者在後台問我,我覺得這一生沒有希望了,隻能是平平淡淡。為什麼别人能夠成功,而我無法成功呢?
我是這麼回答的:“這世間有99.9%的人都是平凡人,既然如此,那我們又何必跟那0.1%的人去比較呢?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就可以了嗎?”
人呐,還是太貪心,擁有了安穩的生活還不樂意,還想要大富大貴, 還想要成功。如此,這不就是折磨自己嗎?
福氣,之所以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就是因為人們不懂得珍惜,從而讓它們在我們的手中流失。
04
第三個劫數:平衡錢和命的關系。
羅翔說過這麼一番話:“若非命運的庇護,你早就沒了,你所有的夢想,你所有對人生遠大的一些規劃,都是煙消雲散,都是一個笑話。”
人,其實太脆弱了。隻要一個意外過來,一場疾病來到我們的身邊,那我們很有可能會扛不住。我們之所以還能活在這個世上,就是因為有命運的庇佑。
擁有了健康的我們,依舊覺得不夠,還要擁有更多的錢。這個時候,中年人就會選擇“用命換錢”。誰知道,我們用命換來的錢,還不夠給醫藥費。
在45歲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不行了,精力越來越差,有很多朋友都離我們而去了,中道而别,讓人唏噓悲歎。
這,就是他們不懂得“平衡”錢與命的關系的結果。
錢沒了,還能賺回來。命沒了,那就真的是無法改變的事兒了,任你再有錢也沒有用。
05
第四個劫數:知道自己此生的使命。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到了四十歲,就該變得不再迷惑了。人到了五十歲,就該知道自己的命運該走向何方了。知天命的本質,就是要摸清自己的命運發展軌迹。
有很多人都糊裡糊塗,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追求什麼,該要做什麼事兒,該要活過怎樣的一生。
唯有人到了老年,到了差不多離去的那一天,才會突然頓悟,原來自己的命數,是什麼樣子。可是,那時候的我們,已經無法改變以往的事兒了。
趁我們還未老去,我們還是要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切勿讓自己糊裡糊塗,白活一場。
人活着,可以沒有錢,但一定不能活得迷糊。犯迷糊,那我們就白來到這個世界了。
文/舒山有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