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四十出頭,是一家小企業的高管,算得上年輕有為了。
但去年年底開始,陳先生出現便血的情況,一開始以為是痔瘡,覺得痔瘡很普遍,說不定過幾天就好了,所以就沒太在意。
一周後,因腹痛難忍去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進一步的腸鏡檢查,但因考慮工作忙碌,也有點抗拒腸鏡,就婉拒了。
就這樣一直拖到上個月,陳先生便血越來越嚴重,且伴有腹痛、惡心、嘔吐、食欲差等不适,明顯影響到了他的生活與工作,這才不得不到醫院做腸鏡檢查。誰知,這一查就是中晚期直腸癌。
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不足15%,而這也是導緻很多人一發現腸癌就是中晚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為啥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做腸鏡?
腸癌,這幾年的發病率一路飙升,據2022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每年新發病例達40多萬人,且多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而導緻這一現狀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腸鏡檢查率低,很多人都不願意做腸鏡檢查。
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實腸癌是最易預防的癌症之一,因為從癌前病變到腸癌,往往需要耗費5-10年的時間,這期間隻要我們能提高警惕,定期篩查,便可及時發現早期腸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副主任張凱認為:在常見的癌症當中,腸癌和宮頸癌是最容易通過篩查而降低發病率、死亡率的。而早期的腸癌,經過規範治療,1、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超過90%。
也是基于此,世衛組織和抗癌聯盟都認為,腸癌是非常适合做早期篩查的腫瘤之一。
而腸鏡除了能早期發現腸癌的異常外,斯坦福大學團隊一項涉及600萬多人的研究更是直接指出:如能提早(45歲後)進行結腸鏡檢查,可比不接受檢查的人,降低50%腸癌的發生風險。
可現實生活中,願意接受腸鏡檢查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為何?原因主要有2點:
一是認為腸癌離自己還很遠,沒必要做,而腸癌又很會“隐藏”自己,早期的時候,往往毫無“痕迹”,所以很容易被忽視掉;
二是覺得傳統腸鏡比較痛苦,不僅過程繁瑣(需空腹1-2 天後服瀉藥作腸道準備),還有明顯不适感,導緻大衆對接受度差。
總之,腸鏡在防治腸癌方面意義重大,患者該做還是得做,不然很可能延誤腸癌的最佳診治時機。
二、身體出現5種症狀,該做檢查了
腸癌發生前,身體也會多少發出一些“求助”信号,當身體出現以下症狀,說明你該做檢查了。
1、經常便血
不要一出現便血,就想當然是痔瘡,腸癌也可引發便血,要注意區分。一般來說,痔瘡便血,顔色為鮮紅色,多粘在大便表面,不與糞便相混合。
而腸癌便血,色澤多比較暗,為暗紅色、果醬色,血液可與糞便相混合。
2、出現腹部包塊
如果在右側中腹部可摸到質硬腫塊,且伴有腹痛、貧血等不适,則要警惕腸癌。
3、腹部疼痛
也是腸癌的典型表現,尤其是右半結腸癌患者,多為隐痛,如果并發腸梗阻,便可表現為腹部絞痛。
4、排便習慣改變
如果排便次數莫名增多,從“1天1便”變成“1天3~4便”或“3-4天1便”;大便形狀從軟的、成形地變成扁細、帶有溝槽;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也要警惕腸癌。
5、貧血、乏力
随着腫瘤生長,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同時伴有乏力、疲勞等不适。
如果出現了以上一種或多種症狀,要高度警惕腸癌,及時就醫進行腸鏡等檢查确診。
三、做一次腸鏡能管多久?高危人群要注意了
不同于部分需要每年定期的檢查,其實隻要放下心,做一次腸鏡,可以放心好幾年。
李兆申院士曾經說過:“腸鏡對預防腸癌意義重大,過了45歲一定要做,别怕麻煩,做1次腸鏡,就可以管你5-10年不會被腸癌騷擾。”
而鑒于腸癌高發于中老年階段,因此建議40~74歲的健康人群,即便是沒有明顯不适或異常,最好也做1次腸鏡篩查;如果屬于高危人群,更是要将篩查時間提前。
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親兄弟姐妹)有結直腸癌史;
②患者有任何一種癌症史;
③患者此前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2種情況者:黏液血便、慢性便秘(2年内腹瀉累計時間超3個月)、慢性腹瀉(2年内便秘累計時間超2個月)、有過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如果屬于以上人群,建議盡快進行腸鏡篩查。
腸鏡是腸癌的篩查、确診的有效手段,而腸癌這幾年發病率又是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大家有必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腸癌的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别因為對腸鏡的恐懼,而一味地拒絕做腸鏡,這樣很容易延誤腸癌的最佳診治時機,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參考資料:
[1]《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體檢查大便,真的很重要……》.生命時報 .2022-01-26
[2]《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為什麼你不願去做腸癌篩查?》.健康時報. 2017-10-15
[3]《沒開玩笑!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可能大腸癌已經來了,現在處理還不晚》.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2022-02-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