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作為深圳最早建成區創造了無數奇迹
也是許多南下求職者
開啟追夢人生的地方
這期《口述羅湖》
一起跟随陳楊生
走進無數人才的追夢第一站
——深圳人才大市場
陳楊生
1959年出生,深圳市人力資源服務協會原秘書長,擁有30年人力資源服務從業經曆。
以下内容
源于陳楊生的口述
上世紀90年代末及本世紀頭10年,正是深圳快速發展階段,需要的人才特别多,向往深圳的人也特别多。當時的羅湖,成為深圳招才引智的大門。1997年深圳人才大市場在羅湖寶安北路開業,它在機制、運營上的一系列開拓創新舉措,為我國人才和勞動力走向市場開了改革先河,打造了樣闆。無數南下求職者,背負夢想,滿懷雄心,奔赴深圳,落腳羅湖,在此開啟他們的精彩人生。
深圳人才大市場開業時
湧現三個“人擠人”
開了内地人力資源服務業先河
我是在深圳出生、成長的,1981年大學畢業後回到了深圳,趕上了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步伐,1984年來到羅湖桂園中學,1988年調入深圳市人才服務公司。深圳市人才服務公司當時是深圳市人事局下屬的事業單位,于1984年成立,是我國較早成立的人才服務機構,主要做人才交流、人事代理、人才培訓的服務。它的名稱幾經變更,由深圳市人才服務公司到深圳市人才服務中心及其創辦的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場,1997年成立深圳市人才大市場,1998年整合為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再後來成為深圳人才集團。
深圳人才大市場是深圳市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形象招牌,并作為地名保留至今。我在這個系統裡一幹就是31年,2019年才從深圳市人力資源服務協會秘書長的崗位退休,所以對深圳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參與得更多,了解也更多。
1997年元旦剛過,位于羅湖寶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大市場隆重開業,一開業就非常火爆。具體火爆到什麼情況呢?可以用三個“人擠人”來形容——五樓5000多平方米的招聘大廳内人擠人,樓梯上下人擠人,樓下大廣場人擠人。當年春節後的上半年,是招聘旺季,也是畢業季,每天常常有1萬多人來這裡求職,這種熱鬧景象從1997年一直延續到2010年左右。
深圳人才大市場的前身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場,是我國第一個常設型人才市場。它緊貼改革開放的步伐,為國内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走出了很重要的第一步。在常設型人才市場内,用人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公開發布招聘崗位信息。應聘人員則結合自身實際,自由尋找、自主應聘,開啟了招聘應聘雙向選擇的人才交流機制。
這種求職應聘模式,放到現在看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并不是這樣——最初領導層在研究成立人才市場時,就有人提出:市場是商品交易的場所,人才不是商品,可以通過市場來交流嗎?後來我看到有關成立人才市場的報批文件,一直批轉到時任深圳常務副市長王衆孚才确定下來。它的設立,為生産基本要素勞動力的市場化配置開了改革先河,有力地支持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特别是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較快的羅湖,吸引了其他城市來學習、探讨。常設型人才大市場這一模式,是從深圳走向全國的,并不斷調整深化提高,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發展,推動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當時各地人事勞動部門來深圳學習探讨,到深圳人才大市場取經是标志性安排。我任市人才中心綜合部負責人時,日常工作就是安排接待,那時從中央到地方,很多領導和企業單位都來到深圳人才大市場考察和交流。
上世紀90年代深圳人才大市場的火爆場面(攝影:丁慶林)
大量人流帶旺寶安北路
羅湖“人才一條街”聞名遐迩
深圳人才大市場的前身是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場,1991年先在華強南成立開業,當時700多平方米的場地很快就滿足不了不斷增長的需求。1993年搬到了華強北,但華強北的新市場很快也滿足不了需求了。為此,市人事局做出決定,要找一個更大的地方,做一個大市場。于是在1996年,深圳人才大市場在羅湖寶安北路完成籌建。這個人才大市場,開業時有5000多平方米,後不斷擴展完善至20000平方米,它的規模、人才交流數據和業務創新,當時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
羅湖的寶安北路,原來是筍崗物流園區和倉儲區,人流量很少,其他商戶也很少。因為深圳人才大市場的入駐,引來了大量的人流,且這些人流都是求職者、招聘官,他們快速帶旺了這一條街。也因此,2000年前後,羅湖區人才市場、中南人力資源市場等等都相繼在這條街上成立,讓寶安北路成為了深圳的“人才一條街”。
但這條街當時的市容還停留在倉儲物流園區狀态,道路、景觀、綠化都比較雜亂,市領導從重視招才引智和深圳形象的角度出發,立即啟動了寶安北路的整改提升,還給深圳人才大市場專門做了一個停車場。如今經過一系列城市舊改,寶安北路所在的筍崗片區已經煥然一新,正在打造羅湖新的“城市會客廳”。
起初,深圳人才大市場的建築物是按倉儲物業開發的,當時隻有樓棟編号,但由于成為了深圳人才交流的興旺主場,也就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地标,成為羅湖乃至深圳的地标之一。那時公共交通還不太好,但隻要和出租車司機講人才大市場,他們都知道。後來我們也為該建築物申請地名“深圳人才大市場大廈”,公共交通也紛紛在這個地點設立公交站并以“人才大市場”命名。
深圳人才大市場坐落羅湖,在求職人員多或舉辦大型活動時,有關部門幫助維持秩序、進行安全管理,還有人才中心代管的流動人員戶口等社會化事務,這些都離不開羅湖區的相關支持。
源源不斷的來深建設者
在羅湖落腳起步,開啟人生新階段
深圳人才大市場坐落于羅湖,深圳火車站也在羅湖,所以羅湖成為了千千萬萬南下深圳求職者的第一站和“主入口”。在工作與社交中,經常會有人跟我高興地說起他當年是如何在人才大市場找到第一份工作并在深圳站穩腳跟的,包括很多後來很有成就的人。
因為寶安北路成為了深圳“人才一條街”,人才與招聘崗位在這條街上高度集中、頗具影響,所以當時新到深圳找工作,或者已經在深圳但需要再就業的人,都會跑來羅湖的深圳人才大市場及相鄰的幾個人才市場。
深圳人才大市場招才引智力度很大,還得益于《深圳特區報》等主流媒體的大力支持。當時每天幾百個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多達幾千個崗位的需求,都通過《深圳特區報》等報紙一大版一大版地發布出去,這種發行量大、受衆面廣、信用度高的推廣,吸引了無數的人才來到羅湖,來到深圳人才大市場。
深圳人才大市場除了招聘業務外,市人事局當時還将直接服務于招才引智的機關處室從市委大院調整到這裡辦公,像調配處、專技處、考試中心、畢業生接收辦、檔案管理中心等。一時間,深圳人才大市場集中了找工作、辦戶口、調檔案、人事考試、職稱評定、畢業生接收等“一條龍”的招才引智服務。源源不斷的來深建設者,在羅湖落腳,從羅湖起步,開啟他們人生新的階段。他們在深圳的“第一眼”,就是羅湖。
行李也來不及安置就來到人才大市場的求職者(攝影:丁慶林)
與時俱進探索人力資源服務新模式
國家級産業園輻射大灣區
随着新技術新經濟的發展,如“互聯網 ”的廣泛運用等,深圳人才大市場的常設型現場招聘在2010年之後逐漸被線上招聘代替,被不斷創新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模式以及更細緻專業的服務代替,比如獵頭服務、派遣外包服務等。現在,綜合了人才市場、線上招聘、獵頭服務、崗位外包、人事代理、勞務派遣、培訓服務、咨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等諸多業務于一體的人力資源服務,已被定義為人力資源服務業,國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其發展。
地處羅湖的深圳人才大市場也換了新形象。2020年底,羅湖區政府和深圳人才集團聯手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産業園”。這一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赓續着深圳人才大市場的事業,繼續服務深圳的招才引智,并輻射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
夢想從羅湖啟航
我們相信這片時代熱土
一定會綻放更多奇迹
下期《口述羅湖》
繼續探索更多奮鬥的故事
信息來源:深圳特區報 劉曉瑩
統籌整合:新時代新羅湖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