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程朱理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後,人們越來越覺得程朱理學所提倡的理念無法做到。
程朱理學認為理是萬物的起源,隻要我們格物緻知,就可以達到這個至高的境界,從而天人合一。
想的是一回事可卻做不到。
比如王陽明格竹子就格出血,他實在是想不通能從竹子裡格出什麼來。
後來為解決知行難合一的情況,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緻良知的學說。
二、陽明提出的“此心俱足、不假外求”王陽明得罪劉瑾别貶到貴州龍場驿站後,苦思冥想,覺得自己突然間悟道了,于是喊出“此心俱足,不假外求”,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自己已經完全了解了自己(無身無心),覺得聖賢的智慧都在自己心中,也就是窮盡了天理了,再無需借助外面的一切。
心外無物是一種典型的唯心主義。
易經說天地萬物乃陰陽相生相克而生,老子說道法自然,鬼谷子說萬物互盜,近代哲學家說世間萬物都是普遍聯系着的。
可陽明卻說不假外求,意思是有心即可,外物都是多餘的,這顯然是錯的。
三、個人如何看待“此心俱足、不假外求”世間事物沒有一成不變的,運動是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暫時的。
這一思想不管是我們的先哲書籍《易經》《道德經》,還是西方的哲學家都是一緻認同的,可陽明先生卻認為可以不假外求,很明顯他沒有得道,他隻是找到一種方法而已。
他在世時得不到儒家的支持,嘉靖這個号稱中國曆史上最聰明的皇帝也不待見他,大家都說他是離經叛道。
事實上,求知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需要知行合一,需要不斷的學習——實踐,實踐——學習。
向自己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天地萬物學習。
但不可過分死守知行合一,每個人的經曆不同,總是會選擇性根據自己的經驗或他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去行動,如此你的行可能會違背你的知,知行合一就難以悟道,天人合一也就成了空話。
所以王陽明一死,他的陽明心學就分裂了,他的弟子們各自以自己的知或行去實踐着各自的知行合一。
借此機會,給大家推薦百節國學情商精品音頻課程。每天5分鐘,每天不到3毛錢,全年品讀國學智慧,提升情商能力。課程涵蓋《鬼谷子》《菜根譚》《了凡四訓》《周易》等近百本古典精華提煉,包括國學七大維度:轉運之法、權謀之術、立命之學、孝悌之理、為善之德、遠禍之方、積福之道,結合現實生活,打造你的情商競争力。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獲取全部課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