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父親多次提起過家譜,是從明朝開始寫的,但因為放在自家親戚那裡,而且保存到現在不容易,所以不輕易示人,今年過年時,自家親戚們商量着要把王氏十五氏後的族人全部寫到家譜上,所以父親便整理好了我們這家分支的全部信息,送到保存着家譜的伯伯家,這才有幸看到了夢寐以求的家譜!
最外面是一個繡着“歌唱祖國”四個字的布袋子,側面有快補丁,看着挺有時代感,據說是五十年代的東西,家譜被包在一塊紅色絲綢方巾裡,小心翼翼打開後,方見原物。棉紙冊子,因已有上百年曆史,多少還是有點破損,封面寫着:王氏族譜,鹹豐二年記,三槐堂志。翻過封面,是兩頁序言,工整的繁體字,标點清晰,詳細叙說做家族的淵源,據說最早也是明末從山西移民過來到,起先是在運城平陸縣老城鄉北村關帝廟附近,後來遷移到沙口東坡村。
從始祖王景婁開始,一直到十五世祖,簡單地記錄着姓名,出生年月日,配偶或者嫁與(從十氏祖開始,女孩子就陸續上了家譜),剛開始比較簡單,後來寫的信息就多點。
現在這個家譜冊是十二世孫王名甲主持重新修訂的
以前人們取名都特别講究,同一輩人要麼是第二個字相同,要麼是最後一個字相同,而且名字聽着都特别有意義,其中逢吉、迪吉兩位先祖還手相皇恩,其實到我父親這一輩,取名字也是這樣的,他們是“士”字輩,哥哥們是“龍”字輩,但姐姐們的名字就有點亂了,下一輩的名字也不那麼講究以某個字取名了,而是取寓意好的為主。
,